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软件体系结构的好坏关系到软件产品的好坏,软件产品的好坏关系到软件公司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自动化评估系统。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质量属性:
1、可修改性
度量软件系统变化的成本。变化包括功能扩展、容量扩展、结构更新等。
2、可用性
是指软件在发生错误、异常、或者失败时如何反应。
可用性=平均工作时间/(平均工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3、性能
性能表征软件系统的响应速度或者由相应速度决定的其它度量。
评估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4、可测试性
可测试性表明软件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容易被测试检查出缺陷。
5、易用性
易用性表明软件系统完成后用户的体验和效率。
6、安全性
安全性代表软件对未授权和非法操作的防卫能力。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评估的必要性:
1、体系结构评估可以减少后期的测试和纠错的开销
2、评估是挖掘隐性需求并将其补充到设计的最后机会
3、体系结构是开发过程的中心,不良的体系结构会带来一蹋糊涂的效果。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基于调查问卷或检查表的评估方式
◇ 基于场景的评估方式
◇ 基于度量的评估方式
主要的评估方式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调查问卷是一系列可以应用到各种体系结构评估的相关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体系结构的设计决策;有些问题涉及到体系结构的文档,有的问题针对体系结构描述本身的细节问题。
检查表中也包含一系列比调查问卷更细节和具体的问题,它们更趋向于考察某些关心的质量属性。
基于调查问卷或检查表的评估方式(1)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这一评估方式比较自由灵活,可评估多种质量属性,也可以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多个阶段进行。但是由于评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来自评估人员的主观推断,因此不同的评估人员可能会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果,而且评估人员对领域的熟悉程度、是否具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也成为评估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因素。
尽管基于调查问卷与检查表的评估方式相对比较主观,但由于系统相关的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是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信息来源,因而它仍然是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重要途径之一。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基于场景的方式由SEI首先提出并应用在体系结构权衡分析方法(ATAM)和软件体系结构分析方法(SAAM)中。
这种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方式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对场景也就是对系统的使用或修改活动的支持程度,从而判断该体系结构对这一场景所代表的质量需求的满足程度。例如,用一系列对软件的修改来反映易修改性方面的需求,用一系攻击性操作来代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等。
基于场景的评估方式(1)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这一评估方式考虑到了包括系统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最终用户、管理人员、测试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与系统相关的人员对质量的要求。基于场景的评估方式涉及到的基本活动包括确定应用领域的功能和软件体系结构的结构之间的映射,设计用于体现待评估质量属性的场景以及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对场景的支持程度。
不同的应用系统对同一质量属性的理解可能不同,例如,对操作系统来说,可移植性被理解为系统可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而对于普通的应用系统而言,可移植性往往是指该系统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由于存在这种不一致性,对一个领域适合的场景设计在另一个领域内未必合适,因此基于场景的评估方式是特定于领域的。这一评估方式的实施者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领域知识以对某以质量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场景,另一方面,必须对待评估的软件体系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以准确判断它是否支持场景描述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