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docx一、问题的提出
中外教学理论都把复习列为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全面达成教 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是 指通过复习、梳理已有的知识,使之系统化,达到巩固并能应用的目的。“知新” 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通过复习,在系统化的认识结构中,可以使学习者产 生一些新的认识和体验,对某些知识的外延或内涵的认识更深刻,通过知识的联 系产生新的视野,而使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得到新的提高等。另一方面,可 以使学习者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因此科学复习课是一种通过将各类知识再 现、重组、巩固、深化,帮助学生揭示科学规律、完善认知结构、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复习是否有效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初三总复习阶段,复习课的 有效性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性斧、 以应付考试为复习的唯一目标、复习效益低、学生课业负担重等弊端和不足。主 要表现在:
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 和综合发展观的关注,而单纯以“应试”为复习课的唯一目的,表现为“考什么, 教什么,复习也什么”的现象,应试教育的片面性仍在严重干扰复习教学目标的 全面制定和落实,在应试的“题海”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逐渐丧失学习的兴 趣和信心。
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不同课型,不同复习策略的精心选择。备课不 充分,简单地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讲评课,缺乏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更缺乏 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就题解题,就事论事,没有处理好以 点带面,由此及彼的关系。缺乏针对性,学生的知识零碎、思路无序,遇到实际 问题,缺少分析能力,乱碰误撞,撞对运气好。结果是题目做了一大堆,脑中还 是一团糟,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更是模糊。
复习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而学生则缺 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结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有的教师出于“好心”,将 知识归类直接交给学生,缺乏指导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和掌握复习方法的过程,而 学生缺乏自主建构、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把学生当作记忆容器,结果使一部分 学生麻木记录,麻木记忆,徒有知识“储蓄”,缺乏应用能力,另一部分学生, 则你教你的,我还是自己搞自己的一套,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致使方法欠佳, 效益不咼。
复习资料没有精选或选择不当,或学生手头复习资料过多过滥,机械重 复率高,使学生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陷于题海。而教师忙于批改,对学生知识 中的漏洞缺乏指导,致使有的学生由于同一知识点造成多次失误。老师们普遍感 到复习时间不够,因此见缝插针,占用自修课、占用课余时间,结果是师生均忙 得苦不堪言,而效果不尽人意。
以上种种,造成了复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轻负高效的实施,也严重阻碍 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杳漏补缺,培优助困,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怎样才能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 学忆能力?
怎样才能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复习模式和教学策略,提 高复习质量?
怎样才能使相对零散的学科知识串联成网,便于记忆利用应用,以点带面,以 此及彼,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提 高复习效率?
我们在苦苦思索,我们在孜孜追求,我们在快速阅读,我们在努力学习,终 于“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锁定在我们的目标中,搜集资料,学习讨 论,可行性探讨,实用价值研究,并在对个别学生的复习辅导中作对比性应用, 相同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和常规记忆法进行比较等。经过反复研讨,反复 论证,终于确立了以“思想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这一课题,通 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 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升教学理念,能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学生实 际构建有效的复习模式,能针对以往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改进策 略,全面提高有效质量。
二、 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性概念有思维导图,有效复习。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或脑图,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在脑科学理 论的指导下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通俗地说,思维导图又是一种简单、有效、美 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 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进行整 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
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初中科学有效复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