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城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al Cultures: An Analysis from the Mother-and—daughter Conflicts in The Joy Luck Club
姓名
武丽
系别、专业
外语系 英语专业
指导教师
金艳霜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
随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外开放是重要的国策,促进发展必定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中国教育一直深受传统思想影响,一般教育孩子时,主要是以严厉的批评为主或者是秉承着“棍棒下出孝子”的观念等等。例如,中国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倍受打击,这种教育既有利处,又有弊端。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全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培养与国家发张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本文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作为基点对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教育差异,学习美国教育中的精华,以便取长补短。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喜福会》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评论上,1989年3月许多赞誉有加的书评开始出现在美国的一些重要媒体上如时代的John Scow的《虎女》,《新闻周刊》的Dorothy Wang 《未明之秀赛》,《纽约时代书评》的Orville Schell的《母爱深入骨髓》,许多美国评论家相继客观而又不失赞许的评论隶属边缘文学的《喜福会》,他们认为谭恩美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华裔文学传统中的异域情调家庭关系和文化冲突
,同时她也摒弃了关于中国女性的古板形象发展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思想。
而在国内,主要基于文本的分析来研究教育文化的冲突。李晶晶在《贵阳学院学报》发表了“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文章中指出论道“母女的冲突既是两代人代沟的表现,更是两种教育文化—-东方教育文化和西方教育文化的冲突碰撞”。此外,周莹与马瑾在《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发表的“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文章中写道“谭恩美的《喜福会》通过对四个在美国的华裔家庭的描写,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并与美国家庭价值观进行对比,从而看出中美家庭的概念与地位、婚姻观,教育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根源在于中美不同的教育文化的反应。
主要研究内容
在过去的310年里,经过美国华裔作家的努力耕耘,美国华裔文学异军突起。本文关注的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和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小说《喜福会》的出版使谭恩美的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也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从母女关系角度分析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4位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由于文化冲突引起的充满冲突、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母女之间的冲突其本质是中美教育文化的冲突。通过本文得出结论:对于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中美教育文化差异,吸取精华,取长补短。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阅读相关文
喜福会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