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是近10多年来国内外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热点,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乃至清除宿主体内的肝炎病毒感染,促进肝脏损害的恢复,减少肝硬变及肝癌的发生。因此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一、治疗慢性HBV、HCV感染的难度不可低估
(一)病毒因素
(二)宿主因素
(三)目前的治疗水平
HBV-DNA
HBV CCCDNA
RNA
RNA
RNA
RNA
IFN
逆转录
翻译
HBsAg
PreS1
PreS2
HBsAg
PreS2
HBxAg
HBV DNA
多聚酶
负键
HBVDNA
核苷
类似物
HBVDNA
多聚酶
转录
HBeAg
HBcAg
正链
HBVDNA
双股HBVDNA
DNA
多聚酶
二、抗肝炎病毒药物(一)干扰素(Interferon)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有α、β、γ三种干扰素,分别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
:
(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与肝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信息传递,从而使病毒体内核酸合成障碍,抑制病毒复制,IFN还能激活细胞内的酶,降解、破坏mRNA,同时蛋白激酶能灭活核糖体合成所必需的酶,使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使病毒生长受到阻抑。
(2)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使细胞膜上HLA表达增强,增强其他免疫杀伤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毒活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而清除病毒 。
3、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HBVDNA或者HCVRNA阳性,ALT在正常值10倍以下者,无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且无精神病家族史。
4、剂量和疗程:
乙型肝炎 :-,隔日1次或每周3次,疗程6个月。
丙型肝炎 : –,隔日1次或每周3次,疗程至少1年或更长时间。
5、不良反应:干扰素的毒副反应与干扰素剂量有密切的关系,最常见的有:
发热
流感样症候群
胃肠道症状
脱发
神经精神症状
皮疹
自身免疫的诱发
间质性肺炎
对血象的影响
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
6、影响α-IFN疗效的因素
(1)α-IFN治疗方案,剂量、疗程与疗效相关。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