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匿名举报信的处理.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匿名举报信的处理

  浅析匿名举报的成因及对策
  举报是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主渠道之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因为腐败含有较强的隐蔽性、区域性,要想形成对腐败分子强大的震慑作用,还得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工作只有充足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经过激励、引导、规范,才能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大格局:在2021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于信访举报。而2021年至2021年的5年时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近万件,查办职务犯罪的线索70%来自举报。群众举报已成为反腐倡廉、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含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怎样充足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主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觉,不少举报线索质量不高,其关键原因是案件线索中有近60%为匿名举报,即:在举报材料中不署举报人的姓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近些年来,即使各级纪检、监察及检察机关在提倡和激励实名举报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但收效甚微。所以,认清匿名举报的社会原因,并采取对应对策,进而有效引导实名举报,从而提升举报线索质量,依然是信访举报工作中急需研究处理的主要课题。
  一、匿名举报存在的原因
  匿名举报现象的存在含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从目前举报工作的实践看,匿名举报作为现在举报的关键形式,关键有以下多个方面的原因:
  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频频发生,群众对执法环境有顾虑
  举报原本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然而部分领导干部不仅不愿意接收监督,不一样意见难以接收,还想方设法用多种手段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即使多年来司法机关加大了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力度,然而,因为相关法律的缺失,国家为举报人提供的保护——尤其是事前保护,近乎为零。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全国每十二个月发生的举报人致残、致死案件,从上世纪90年代每十二个月不足500件,上升到现在的每十二个月1200多件:同原河北省省委书记程维高进行了长达8年抗争的郭光允说:?反腐败的牺牲真的太大了,一生可能全部会搭进去。?因举报,郭光允曾被劳教两年,还落得个重病缠身,程维高落马后,郭光允依然受到死亡威胁;被媒体称为?反腐败英雄?的沈阳离休老干部周伟,一样因举报换来了两年劳教,?慕马?根本倒台后,周伟才被提前从劳教所?抬?出来,今后她的待遇长久没有得到恢复落实。因举报辽宁省抚顺市原市委书记周银校,于瑾从被网上通缉到2年有期徒刑,从一个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到一无全部;因举报县领导违法问题的四川省武胜
  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左脚脚筋被砍断;因举报河南省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吕净一先是被免职,接着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事拘留,后又遭行刺造成重伤,妻子则被刺身亡......举报本是光明正大的事,正义的举报应该堂堂正正地署名。但现实给正直、善良的举报人深深地上了一课,这是目前匿名举报百分比高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不知详情,怕举报失误负担责任。这类举报人掌握的不是第一手材料,仅是怀疑或道听途说,出于对腐败现象的痛恨和对不良风气的厌恶,从而进行举报。但因对自己反应的问题能否查实、是否组成违法犯罪心中无底,又怕反应的问题和事实一旦有出入要负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而不敢实名举报。
  部分举报人别有专心,为泄私愤,打着举报的幌子,

2021年匿名举报信的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