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颗 纯 洁 的 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袁××,说一说刚才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一位小男孩站起来,满脸通红,一语不发。“请把你手里的东西拿过来!”他把手中的玩具(一个很精致的机器人)给了我,低着头。经过课下询问,他是由于见别人的玩具很好玩、很漂亮,所以就想拿来玩一玩,并且想把它在放学的路上和带回家炫耀炫耀,这样他就养成了课下拿人东西的习惯。怎样帮助他,使他不再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呢?
【原因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而形成他的性格又有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有来自社会的影响等方方面面。经过和他家长的交谈了解到:袁××,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两年前,父母又离婚,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才使他养成了这样一个坏毛病。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改变这些不能急于一时,要慢慢感化他,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去努力,全方位入手,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矫治”。
【个案处理】
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首先要转变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对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是观点与看法趋于一致,:
一、家校联手,从点滴之处去关心他,爱他,感化他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对其父母说: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对于一个年仅7岁的儿童来说,缺少了父母的爱就如同失去了半个天空,生活中少了许多快乐。在那次玩具被我没收后,我询问清原因,第二天就给他拿了一些我儿子的玩具给他玩,对他说:“你想没想过,当老师把你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你高兴吗?别人和你一样,会难受的。咱们班很多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的,但人家知道不拿别人的东西!以后有什么事情老师会帮助你!”。孩子低下了头,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而后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多鼓励鼓励孩子,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并说服他父亲,尽量做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乱拿别人的东西,上课也认真听讲,学习成绩逐渐上升。
二、抓住点滴进步,引用赏识教育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赞同这句话。尤其是对于班上这种情况的孩子。经过我的关注,他的坏习惯有所改善。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我就拿这一个方面为例,表扬他一段时间的表现。同学们也为了让他进步,从小的事例中表扬他。使他的小小优点得到放大,让自己深知他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提
一颗纯洁的心(陈小琴)德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