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与“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与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与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与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与高,认识圆锥的底面与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就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与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就是的科学精神与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与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简易方程、比与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与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瞧懂与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与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与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与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与圆锥 13课时
(二)正比例与反比例 14课时
(三)总复习 31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