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绪论
二、生态校园的概念
三、生态校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四、生态校园的规划原则
五、生态校园的总体规划
六、生态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八、校园生物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九、生态校园的意义
十、校园污染情况及建议十一、总结
一、绪论
“生态校园” 的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 由一些欧美国家提出, 其涵涉及校园规划、生态校园教育、校园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原点, 大学的变革直接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近年来, 由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大学校园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校园规划越来越重视对校园建设的指导和校园环境的生态问题。 生态建设不仅是堆小山种些树就 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针对具体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使校园的山水化、园林化成为真实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规划理论要求校园的规划建设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优化的长期过程,甚至理论
本身也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其中的“可持续”体现 在 两 个 方面,即“符合现在的发展要求”和“符合将来的发展要求”。 可持续规划理论要求校园的规划建设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优化 的 长 期 过程,甚至理论
本身也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前者要求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实施, 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涵的校园生态系统,能够解决当下高校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地矛盾和环境恶化问
题。 后者要求分析学习生物生长的有序性及连续性,结合大学发展的特点,将大学无序, 零乱的空间扩变为有序的空间整合, 强调大学校园规划中的灵活可变
性,通过对校园的空间规划将校园进行组团式, 有机式动态生长, 使之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条件。
二、生态校园的概念
“生态” 一词, 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 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 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 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 “生态”一词涉及的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 “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 “生态 ”修饰。
“生态校园” 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
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 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
化涵的校园生态系统。 绿化面积广阔、 空气清新、 植物繁多的校园生态环境是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和认可的。而被称为生态校园的一般都是 “绿色学校 ”生态校园不同于普通校园之处在于其主要是指低耗能、低排放型运行模式;环境优美, 绿化程度高只是表面,学校要在硬件上实现生态校园的运行模式。
三、生态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 1)系统观
“系统观” (systemic view) 是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基础,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系统观的关键是要从资源在校园实现最佳整合和优化分布的角度出发, 控制和推导出景观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人为本理念
在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从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注重使用者的参与性、观赏性、舒适性,创造多样、安全、舒适的校园共享空间,在人流组织、交通组织、户外设施、安全设置等诸多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其他多样性生物共生, 是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资源破坏, 对环境友好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在充分保护基础性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景观质量和生态状况,使建成后的校园生态系统向正向生态演替方向发展,以达到协调稳定昀生态状态,营造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四、生态校园的规划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校园绿化首先是要为人服务,让人 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
境,身心得到休养;能过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 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 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 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 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 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 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 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 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 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本地树 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 引种和 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
则;统一规划校园绿地,无论本绿化区域,还是整个区域
校园生态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