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妇科学小知识点.doc1•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
《经效产宝》是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
3•傅山《傅青主女科》以肝、脾、肾立论。
《妇人大全良方》
5•阴户:又名廷孔、四边:指阴道口外前后左右四边。是指前起阴蒂、后
至阴唇系带,左右大小阴唇之间的前后左右的部位。
:又名龙门、胞门。指阴道口及处女膜
7•阴道:又名子肠。(解剖部位与西医学一致)子门:又名子户。指子宫颈口部
8•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是女性特有的的内生殖器 官的概称.
9•胞宫的位置: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 连接阴道。
《格致余论》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 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滋养。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 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熟。天癸是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 殖的物质。
11•胞宫有规律的、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它犹 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称它为“月事”
“月水” “月信”等。
12•并月:身体无病月经惯常二月一至的。
13•居经:三个月一至,又称季经。
避年:月经一年一行者。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的。
16•激经:受孕之初期仍按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又称“盛胎”或“垢胎”。
17•广义带下: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而言,即一切发生在带脉以下的妇科 疾病,古人常把从事妇科疾病治疗的医生称“带下医”。
狭义带下:专指妇女阴中流出一种粘腻液体而言。在狭义带下中又有生理、病理的 不同。
1&从怀孕到分娩这个阶段,称为妊娠,也称“怀孕”
妊娠期间生理特点:血感不足,气易偏盛
月经生理pl9带下生理p22妊娠临床表现p23
分娩节束后,产妇逐渐恢到孕前状态,约需要6-8周,称产褥期。又称产后。
生产后,自阴道不断有余血浊液流出,称为“恶露”。
2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月份数加9(或减3)日数加7 即可。
(督带)。
25•妇科病机三大方面: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
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中医生殖轴: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
西医生殖轴: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卵巢一子宫
问诊(月经史)p37按诊p38脏腑辨证证型简表p41
2&切诊:月经正常脉多显滑象。妊娠正常脉:妊3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或滑数,尺 脉按之不绝。产后脉常滑数而重按无力
29•临产脉一一又称离经脉。六脉浮大而滑,产时尺脉转急。若孕妇双手中指两旁 从中节至末节均可扪及脉之搏动亦为临产之脉。
30.—、补肾滋肾:补肾益气滋肾益阴温肾助阳温阳行水滋肾养肝温肾健脾
二、 疏肝养肝(虚、实、虚中挟实:疏肝解郁疏肝泻火泻肝除湿疏肝理脾调 肝补肾养血柔肝平肝潜阳镇肝熄风
三、 健脾和胃:健脾养胃健脾益气健脾养血健脾扶阳健脾利湿健脾豁痰除湿 温中和胃清热和胃养阴和胃
31•妇科临床上常用的外治法:
熏洗法:用药水熏蒸和洗涤外阴局部的方法,用于外阴病变,如瘙痒,湿疹,肿 胀,溃疡。
冲洗法:用药水冲洗阴道,外阴的方法,用于阴道及宫颈病变
纳药法:将外用药物放置于阴道穹窿和子宫颈部位的方法,主要用于宫颈及阴道 病变
贴敷法:将外治用的水剂,散剂或膏剂用无菌纱布帖敷于患处的方法,用于外阴或 乳房的病变
月经期卫生:妇女在月经期间。血海由满而溢,子门正开,学室空虚,邪气容 易入侵;同时气血失调,情绪易于波动,整个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调摄不当即可引 起疾病。
妊娠期卫生:胚胎初结,根基浅薄;血感不足,气易偏盛,机体自身易出现阴 阳平衡失调,同时抵抗力下降,若调摄不当即可引起疾病
产褥期卫生:产妇分娩结束后,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时的 一段时间,称产褥期,约需6〜8周,一般为6周。阴血骤虚,卫表不固,抵抗力下 降;恶露排出,血室已开,胞脉空虚。
35•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A月经病:
定义:凡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变化,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的疾病,称为月经病
治则:治本调经分清先病后并辨标本缓急的不同
辩证:首辨经病,他病不同;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
1•月经先期
定义: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期超前, 先期经行,经早
辩证:气虚型;脾气虚治则: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治则: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熟人药草远菟子,山萸无味肾虚治) 血热型:阴虚血热证治则:养阴清热,凉血
医妇科学小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