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 卫风 氓》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_卫风_氓》赏析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
“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
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 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
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恩格斯《家庭 ·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
《卫风 ·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同上) 。
《氓》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
婚。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
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
即我谋”。 为了达到目的, 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
来向少女求婚。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
意,一口答应了氓。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
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
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从这里不难
看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 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
第 1 页
氓呢?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乘彼峗垣,以望复关”,这位少女自从订婚以后,就以灼烈的感情热恋着她的氓,对氓是一片痴情:“不见复关,泣
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她对占卜的结果毫不怀疑,希望氓赶快来取嫁妆,以完婚事。第二章时写女主人公热切
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结尾三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
的血泪教训, 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 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子的
深深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可爱的坚强的一面。
接着,诗歌第四章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同样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
第 2 页
因。“自我组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她美丽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过河的桥梁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这里,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 卫风 氓》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