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谷未来之光
涩谷未来之光
【项目概况】涩谷首个城市更新项目,集商业、办公和公共配套于一体的地铁上盖物业,被誉为年轻人之街 ,是日本国内外各种流行元素的发祥地
底层:商业
中层:创意空间、剧院
高层:办公空间
地下:地铁站
地理位置
东京副中心涩谷站区域
开发商
东急电铁、东京地下铁、东宝不动产等共同开发。
项目概况
区域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总占地9,640㎡,建筑面积144,000㎡
开发策略
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未来之光2009年6月开工,2012年4月竣工,二期二丁目,三期预计2027年建成
物业形态
商业、文化设施、办公
物业分布
B3-5F商业、6-7F餐厅、咖啡厅,8F公共空间、9F展厅、11F空中大堂、13-16F剧院、17-34F办公空间
项目定位
24小时不眠之街”拥有的“年轻人之街”之美称,是日本国内外各种流行的发祥地。
涩谷未来之光
【开发背景】由于当时地铁线路建造时期不一,部分线路换乘不便,且占据相当规模的城市用地,对项目进行站城一体化以期提升现有空间利用价值
2012
2027
2009
开发前
开发后
【开发策略】项目以TOD、PPP混合滚动开发,通过优化交通及建设文化设施,获取容积率奖励,在解决涩谷复杂的交通体系下打造区域商业文化中心
开发模式:项目通过TOD模式提升车站交通功能优化,并通过PPP在urban core集中设置文化设施,作为奖励,;
规划设计:涩谷是谷地,项目因地制宜,建立立体的空间步行系统。将人流水平转移的同时,实现垂直移动,拉动项目人流。
一期:未来之光
二期:二丁目
公建文化配套
许可开发
容积率奖励
滚动开发
涩谷未来之光
【交通整合】作为TOD模式的重要支撑,对现有交通重新整合,实现车站枢纽跟周边地区集约和互动,提升轨道交通利用率,同时对集约空间二次开发
涩谷未来之光
涉谷原本有六个不同线路汇聚的车站里,围绕这个区域,把另外两个早期建设的车站进行移位,实现有效的换乘,很好地节约了用地。
车站地形断面图及步行体系图
【规划理念】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电梯和垂直交通取代街道,由单一的交通、商业功能转型为国际创意性办公、娱乐、观光、等综合性中心城区
涩谷未来之光
17F屋顶绿化
11F空中大堂
13F屋顶绿化
7F屋顶绿化
注:整个建筑地上商业为7层,地下商业为两层,8层为创意空间,9层是多功能展览空间,11层是空中大堂,13-16层是剧场,17-34层是办公
由于复杂的城市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间,涩谷之光选择了竖向复合叠加城市功能的模式,形成了竖向的城市商业配套综合体。
【项目定位】主力客群定位更新为30岁左右,创意、IT人群,引入百老汇和多功能的生活空间,丰富区域业态和消费结构,增加目的性消费
涩谷未来之光
涩谷一直是学生聚集区,为吸引新的年龄层人流过来,项目中的办公专门为创意、IT等企业打造,引入30-40岁年龄群喜爱的百老汇剧院和多功能的活动空间,日常上下班外的目的性消费增加,逐渐丰富整个涩谷的业态和消费结构;
创意超市
创意空间
百老汇剧场
艺术餐厅
个人办公空间
【褶皱空间】外立面折边设计,并通过绿化、分节的内外衔接,形成柔软的脚边建筑,体现人性化尺度,打造区域内标志性建筑物
涩谷未来之光
绿化外墙
褶皱立面
绿化外墙
设计要点:迎合周围环境的脉络,改变其裙房部分的形态,创造出与街道一体化连续的建筑
【空中建筑】对于无法控制空间构成的建筑,通过放置一些小建筑,给予全体建筑一种动感,创造出瞩目点,营造多首层、高价值的垂直空间
涩谷未来之光
①三层建新的巨大平台;
②建筑中放置的小建筑;
①
②
③
④
③公共开放空间的奖励制度的崭新演绎;
④多首层垂直空间直接表现不同功能的建筑。
4F Pavillion
10F Pavillion
【空间布局】街区公共空间以“urban-core”形式集中统一,使城市与建筑相连,创造出连续性、柔滑立体的城市空间
涩谷未来之光
注:urban-core是城市核心的意思,项目把不同标高的城市街道直接接入建筑的内部。加上地铁出入的站厅层,从B3F-4F, 创建了5个首层的商业价值
涩谷新文化街区断面图
urban core动线结构图
涩谷未来之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