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
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
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
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
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
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
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 项目概况
(一) 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 11.64 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 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 15.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 50 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 5 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2
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
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3
(二) 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 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 5 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 5 公里。
4
(三) 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 5
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
“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5
(四) 总体布局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6
7
(五) 开发周期安排
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平方公里。西溪湿地
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
一期: 平方公里,2003 年 8 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
工程正式启动,2005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放;
二期(东区): 平方公里,2006 年 5 月 18 日正式
启动,2007 年 10 月 1 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 年底基本
建成
三期(西区):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 平方公
里,2007年 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
性详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 年 5 月 1 日
实现有限开园,2008 年 10 月基本建成,2009 年 5 月开
园;
8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一期保护工程约为 平方公里,总投资 15 亿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 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 平
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 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 平方公里。详见下图:
9
(二) 湿地公园二期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西侧
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
界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 30 亿元人民
币。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