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学佛网学佛修行:谨慎开口,言多必失.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佛网学佛修行:谨慎开口,言多必失

  佛家有种种戒律,强制性地防非止恶,其中在家男女教徒终生应该遵守的五戒之中,就有不妄语这一条,即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随便乱说,要努力做到句句实言,老实待人。
  佛经上记载了这么一则小说:
  以前有一只乌龟,有一年碰上多年不遇的干旱,所居住的湖泊完全干涸了,自己也不能爬行到有食物的水草丰泽之地。当初有一群大雁居住在湖边,也准备迁往她方,乌龟就向她们苦苦恳求,要求把它带离此地。
  一只大雁就用嘴叼着这只乌龟,往高空飞去。大雁经过一座城镇,乌龟忍不住气,向大雁问道:“你这么不停地飞,到底要飞到何处?”
  大雁听了,只好回复,才一张口,叼在嘴里的乌龟就径直从高空落下,摔在地上,被人拾取,宰杀享用了。
  乌龟多嘴多舌而致堕地身亡,恰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假如不谨慎口舌,就会招致恶果。
  佛家的“正语”戒律在现在看来,对大家日常交往、交际仍有其主动的、可取的首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语言往往是她的思想的反应,是她的全部精神修养、文化层次和审美情趣的最集中、最外在、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大家一向欣赏那种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谦谦君子,而鄙弃那些满口大话、妖言惑众的小人。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是说假如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见解,你以后的计划等等,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订出对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包括到其它人。
  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人的心理感受不一样,而同一句话因为地点不一样、语气不一样,所表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他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她个人的主观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
  另外,人处于不一样的状态下,讲话时心情不一样,话的内容也会不一样,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可能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词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很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喜时之言多失言,怒时之言多失礼。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祸从口出”的道理,因此才指出,对于开口说话一定要持谨慎态度。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到周朝观礼,进了后稷的庙,见有三尊金铸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而是在金人像背后题字:“这是古时说话小心的人,要以她为戒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会有更多过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祸患。不要说没什么危害,那是很大的灾祸。”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说话太多。看看下面的例子,我们就不难了解先辈们对言辞要忍耐的叙述。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朝的大将,自认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们之下,看到他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埋怨之词,决心好好干它一场。
  很快,她奉调参与讨伐平湘洲战役,打了个胜仗。全军凯旋,这应该算是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吧,她自认为此次必定要受到封赏,不料因为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她大为不满,对传令史大发怨言。
  晋公宇文护听了以后,十分震怒,把她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迫使她自杀。临死之前她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现在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

2021年学佛网学佛修行:谨慎开口,言多必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