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八讲 全球化社会学理论.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主讲:文军教授
******@.
第八讲全球化社会学理论
一、全球化与全球社会学的兴
二、西方主要的全球社会学理论
三、全球社会学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全球化与全球社会学的兴起
1、全球化(Globalazation)的起源
一般认为全球化一词最早由泰奥多尔·莱维特于1985年在《哈佛
商报》上一篇题为“谈市场的全球化”的文章中形容此前20年间
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
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展”。
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传播探索》中提出
“地球村”的概念,这被认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他认为电子
通讯和快速交通的加速作用,将人类经验的所有方面都汇聚到一
个地方,一个人可同时感到和接触到远距离以外的种种事件和客
体,工业文明的中心——边缘的结构在同步性和瞬间性面前消失
2、贝克对“全球化”概念的归纳
全球性: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世界社会中,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集团能够与外界相互隔绝,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文化、政治相互碰撞。
全球主义:用世界市场排挤或者取代政治行动,即世界市场统治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单一地仅从经济上处理问题,把全球化的多范畴性简化为单一的经济范畴,而且是直线思维,把所有其他范畴——生态的、文化的、政治的、市民社会的全球化都置于世界市场体系支配下。
全球化:相应的一个发展进程,其结果是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主权被跨国活动主体,被它们的权力机会、方针取向、认同与网络挖掉了基础。贝克把目前的全球化称为第二次现代化。
3、全球化的多重含义
(1)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扩大,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发展超越民族国家疆界而越来越向全球范围扩展和延伸的过程。
(2)全球化带来了一种人类生产和生活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状态,在客观上要求全球各组成部分之间增进相互协调,而不是同质化、趋同化。
(3)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发展及人类能动选择共同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消除民族国家壁垒限制,在全球范围以最佳方式自由配置经济资源,为全人类造福。全球化对于民族国家主权的限约必须以主权国家的同意为前提。
(4)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会给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全球化概念的区分
(1)全球化与一体化(2)全球化与国际化
(3)全球化与趋同化(4)全球化与西方化
(5)全球化与现代化(6)全球化与相互依存
(7)全球化与全球性(8)全球化与全球主义
5、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其一,就起点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主要是指20世纪末以来,人类社会整体化、多样化、依存化和关联化的发展趋势
其二,就过程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
其三,就动因而言,全球化是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的
其四,就性质而言,全球化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性的统一体
其五,就影响而言,全球化对全球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将是非常持久而深刻的
其六,就后果而言,全球化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将是双重的
其七,就内容而言,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化趋势,而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其八,就方式而言,全球合作与协调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手段
其九,就目标而言,全球化追求的是人类整体的共同利益
其十,就基础而言,全球意识是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前提。
6、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
对于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学者之间也有相当不同的看法。如吉登斯把全球化就看作是西方现代性扩展的结果,认为全球化纯粹是现代性的放大化;而罗伯逊()则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化的条件、更是不同路向的现代化的条件。

第八讲 全球化社会学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