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
绪 论
一、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历程简介
二、预测的原理: 1、惯性原理2、类推原则 3、相关原则
三、预测的类别
1、按预测的内容
(1)发生期预测:即预测害虫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或某种病害的侵染时期或流行阶段;对于具有迁飞、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emigration)或迁入(immigration)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病菌的侵染或流行过程、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病虫发生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适期)。
(2)发生量预测:即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是估测病虫未来的虫口密度或病害流行程度是否有大发生趋势,以便确定病虫能否造成灾害(即达到防治指标control index),以确定是否需要防治。
(3)迁飞性害虫预测: 即根据迁飞性害虫在虫源基地的发生数量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迁入地的寄主作物生育期及气象资料,预测迁飞的时期、数量及迁入区域等。
(4)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在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基础上,估测病虫为害的轻重或造成的产量损失大小。
(5)风险评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侵入后,预测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为害程度。
2、按预测的时间长短
(1)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1周以内,害虫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对于害虫,根据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其后相邻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以指导防治或天敌利用。
(2)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视病虫种类而定。对于害虫,通常是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进行防治工作部署。(麦田棉铃虫预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
(3)长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季节或一年以上。如根据越冬后或年初对某种昆虫的有效虫口基数、作物布局、气象预测资料等的综合分析,预测这种昆虫当年的发生趋势。对于害虫,预测其后2个世代的发生情况。
3、按预测的空间范围
迁出地预测
迁入地预测
4、按发报的种类
(1)预报:即前述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报。
(2)警报:近期将暴发面积在100hm2以上的病、虫预报。
(3)通报:向当地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道本地区病虫虫情发生发展趋势及防治动态。
(4)补充预报:在预报期间,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子的改变导致害虫发生情况变化的,应补充发出预报。
四、预测的方法(后面详述)
五、预测的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组建预测模型4、预测评价和检验修正
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及其目的意义?
估测病虫危害的轻重或造成产量损失的大小。
第一篇 农作物害虫测报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调节理论
第一节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一、直接调查法: 根据调查目的,按照一定的取样单位,直接观察记录调查对象的数量或行为、为害状等。
取样单位:1、面积:多以1m2为单位。常用于调查地下害虫或地面活动的昆虫。2、体积:多以1m3为单位。常用于调查地下昆虫、贮藏物昆虫等。3、重量:多以kg为单位。常用于调查贮藏物昆虫。4、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观察单位时间(如5min)内经过、起飞或捕获的虫量。适用于调查活动性较强的昆虫。
昆虫预测预报总复习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