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混合加减运算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加减混合式题的笔算方法。分两种情况进行教学: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混合式题,另一种是带小括号的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和类推来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能用简便写法,有的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学生不易分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年龄在7到8岁,全部来自农村,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但二年级的学生,喜欢一起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主去感受,自己探索。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结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通过对例题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猜想: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与加减混合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有何共同点的?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去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以小朋友帮爷爷摘西瓜创设情境,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你会用竖式计算它吗?
2、课件展示,还剩下多少个?
学生观察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28+34+23=85(个)
利用学生旧知,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加减混合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
85-40-26=19(个)
“学”的目标。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例1:
67+28-25=70(人)
1、完成教科书第3页例3的竖式及右边的简便写法。
2、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教师板书竖式。
3、反馈练习一:完成 “试一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前做。提醒学生计算过程中遇到哪一步可以口算就用口算。进行集体订正。
课件展示
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操作和刚才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讨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共同提高,采用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讨论,再动手实践,然后共同研究的方式,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互相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对得数订正。 52-9 + 15 = 58 (人) 15-9 + 52 = 58 (人) 52 + 15-9 = 58 (人)
2.游戏:跳绳比赛
教师: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下面我们去看一看小朋友跳绳比赛
两位数混合加减运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