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银汉镇鹊桥蓬安银汉镇恢复
夜幕下,伴伴随“咚、咚、咚”的铜锣余音,吕天祥扯着嗓子吆喝:“防火、防盗,注意安全”。
从10月1日开始,蓬安县银汉镇的夜空,天天晚上,全部会按时响起“咚、咚、咚”的敲锣声和吕天祥的吆喝声。类似声音上一次出现在银汉镇的夜空,还是60年前的事情。有居民趴在窗口仔细辨听,面露惊喜:“这不就是古装剧里打更的声音吗?”
接下来几天,打更这一传统民俗得到恢复的消息,在小镇上开始沸腾。对于绝大部分街坊而言,她们从未见过现实生活中的更夫,那苍老的“更”声,更像是穿越遥远的历史而来。
“疯子”
夜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街头散步人群的嘈杂声已逐步平息,这个常住人口有2021余人的小镇,在热闹一天以后重回平静。这里是在南充市蓬安县东南角的银汉镇,和广安地界接壤,属于蓬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
晚上10点,一阵突如其来的“咚、咚、咚”敲锣声音,划破漆黑的夜空,像是穿越遥远的时空隧道而来,有些人朝敲锣人不满地吼了一句:“疯子,午夜敲啥子锣嘛”。紧接着,敲锣人又在扯着嗓子喊:“防火、防盗,注意安全”。有些人面露惊喜:“咦,这不就是古装剧打更的声音吗?”
这是10月1日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镇上居委会便接到有居民投诉,“那不是疯子敲锣,是我们请的更夫在打更。”小区居委会书记唐本礼给街坊们解释,打更原本是镇上的传统民俗,现在马上在小镇上恢复起来。
接下来几天,小镇将恢复打更民俗的消息,在街坊中沸腾了。有居民埋怨说,“原来睡得正香,(打更)一下子把人吵醒又睡不着了。”不过也有居民表示,“有些人巡查就不怕小偷,慢慢习惯就好,传统文化多多体谅”。
更夫
69岁的吕天祥,就是天天晚上敲锣打更的更夫。
10月30日晚上,银汉场镇口的一栋民房里,时针滴答滴答慢慢靠近9点,吕天祥站在堂屋里,抬头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还有5分钟。时针指向8点59分时,吕天祥取下放在桌上的铜锣,还有一根系着红绳的木棍,她站在挂钟下,盯着时针,慢慢走向9点。
该是出门打更的时候了。吕天祥给正在喂猪食的老伴打了声招呼,提着铜锣径直出门。“咚、咚、咚。”出门左拐不远,吕天祥开始用木棍敲击铜锣,伴伴随铜锣还未完全消散的余音,吕天祥开口拖着尾音大声吆喝:“防火、防盗,注意安全”。每走一段路,她又敲打三下铜锣,扯着嗓子吆喝一声。
尽管打小就在场镇上长大,但吕天祥还从未像现在这么,在漆黑的夜晚仔细打量小镇的面目。作为一名称职的更夫,吕天祥有责任检验两边街坊的房门是否关好。
“有两个晚上,我全部发觉有些人的房门没有锁好,最终敲锣把主人家叫起来关门。”吕天祥以为,打更过程中的任何可疑发觉,全部会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愈加厚重。
9点52分,吕天祥提着铜锣走完了场镇上的10条街道,回到家的时候,老伴陈碧珍通常是守电视机前看连续剧。陈碧珍心疼老伴,会让吕天祥安心养神,自己则在看连续剧之余注意盯着电视机旁的小闹钟,在临近11点的时候叫醒老伴。
记忆
吕天祥见过打更,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夜间的打更声曾点缀了她的童年。
吕天祥记得,那个时候,银汉镇上还只住着三四十户人家。镇上一位姓唐的更夫,每晚夜幕降临,更夫全部会提着一个白纸糊的灯笼和一面小铜锣,沿街敲打,每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打一次,
2021年蓬安银汉镇鹊桥蓬安银汉镇恢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