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专业班级
初等教育班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理论
学 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寓言与童话的教学方法》
目的
与
要求
1. 知晓童话、寓言的概念、特点与基本类型。
、寓言教学的要点和主要步骤。
。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童话、寓言教学的要点。
难点:在备课之前的教法构思。
方法
与手段
对话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实践教学;将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结合,力求在宽松愉悦的探究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教 材:《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王守恒主编)
主要参考书:《现代教育思想》《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学》《语文学习论》《语文教学情境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天才的制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阅读中理解的多义性》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寓言与童话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寓言与童话的基本教学方法
(课时目标 掌握童话、寓言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的概念和特点:
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来表现中心,故事情节曲折,常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深入浅出的来给儿童一些教益和启迪。小学教科书中有选编了很多童话。其主要特点是:
,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
、夸张强烈动人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表现手法多样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泼、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二)童话的种类
知识回顾精要讲授
10分钟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 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1. 文学童话
①拟人化的童话。将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②人物童话。是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③超人化的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的形象,如神仙妖魔或者把某些抽象概念人格化。
。也就是科学童话。以严格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科学发展的未来远景,用童话故事表现出来,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三)童话的题材和体裁
读童话同读其它体裁课文一样,也有字词句篇的要求,这是共性。童话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指导学生读童话,除指导把握共性之外,重点应放在个性上。
第22讲寓言童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