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补虚非处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般认为补养终究是对人体有益的事情。这种习惯延伸到中药使用上,总认为补虚的药物不论有无需要,使用一些都无大碍。因此,补虚非处方中成药是非常容易被滥用的一类中药。客观地讲,作为中药,虽为补虚之品,仍属于具有 “偏性”的治疗物质。没有超出“是药三分毒”这一通俗认识。需要医生、药师以及患者认真对待。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补虚非处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一、虚证及其辨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于体质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以及七情、劳倦内伤等导致人体气血阴阳虚损而形成。虚证虽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四个基本证候类型,但虚证涉及心、肺、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同一虚证,在不同个体,又会有有别于他人的突出表现。因此准确认识虚证,是正确使用补虚非处方中成药的前提条件。
虚证辨证首先应从证候入手。
(一)从证候类型及辨证要点认识虚证 认识虚证,首先应认识虚证的基本类型和症状特点,掌握虚证辨证的基本知识,明确证候类型以及各证候类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可以在辨别虚证时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1.气虚证
气虚证以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为病理特点。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呼吸气短,语声低微,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大多与脏腑病变的证候互见,在临床上还需结合脏腑辨证,分辨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等不同证候
(1)心气虚证 是指心气不足,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出的虚弱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体倦乏力,自汗,活动或劳累后诸症加重,脉虚。辨证要点是气虚伴心悸、失眠、多梦等心主神明功能减退。
(2)肺气虚证 是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所导致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而喘,动则益甚,语声低微,倦怠无力,或自汗,恶风,易于感冒,脉弱。辨证要点是气虚伴气短、气喘、声低、自汗等肺主气功能减退。
(3)脾气虚证 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食少,食后脘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形瘦神疲,面色萎黄,脉缓弱。辨证要点是气虚伴食少、便溏等脾主运化功能减退。若脾气虚伴有脘腹坠胀,久泻不止,内脏脱垂、头晕目眩等升清功能减退者,称为脾虚气陷证;若脾气虚伴有慢性出血,尤以下部出血多见者,称为脾不统血证。
(4)肾不纳气证 是指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所致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神疲乏力,声低,自汗,腰膝酸软,脉沉细无力。辨证要点是气虚伴有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声低、自汗,腰膝酸软等肺肾两脏功能减退。
2.血虚证
血虚证是以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为其病理特点。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色淡,头晕目花,心悸不寐,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舌淡,脉细为临床特征。血虚证随所表现脏腑部位而有心血虚、肝血虚、心脾气血两虚等多种类型。
(1)心血虚证 是指血虚而心失所养表现出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辨证要点是血虚伴心悸、失眠、多梦等心主神明功能减退。 (2)肝血虚证 是指血虚而肝失所养表现出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面白无华,唇爪色淡,舌淡,脉细。辨证要点是血虚伴视力、肢体、月经等与肝血相关的机能减退。
(3)心脾气血两虚证 是指心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脉细弱。辨证要点是气虚、血虚并见,脾主运化、心主神明功能减退并见。
3.阴虚证
阴虚证是以机体阴液亏损为病理特点。临床常见颧红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证随其发生的脏腑部位而有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多种证型。

补虚非处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29 MB
  • 时间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