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
金瓯缺,月未圆,
山河碎,心不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祖父辛赞,在金为亳州谯县令,父文郁早亡,辛弃疾幼年随祖父生活。其生平大体可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南渡之前
少年的辛弃疾,受祖父辛赞影响颇深
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的憎恨。
少年意气 侠客行
金人矛盾爆发,北方不堪严苛,纷纷起义。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耿京起义,进行抗金斗争。
※代表耿京奉表归宋
※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辛弃疾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壮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回建康,斩首示众。并率部将归宋。这一传奇式英勇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从此他就留在了南方。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大智大勇 年少无畏 英气勃发 虎胆神威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橫槊的英雄,气势豪迈,呼啸生风。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
江阴签判 从此开始南宋仕宦生涯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美芹十论》前三篇论述了宋金形势,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分析了金国外强中干的本质。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实力,做好北伐准备,完成恢复大业,作了具体的论述和规划,如迁都金陵,坚守淮河,停止纳币,据兵为屯,安置移民,训练民兵等。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
虽然政绩出色,但他深感这种生活与理想的大相径庭,岁月流驰,他已从热血青年步入人生中年,心有猛虎却无山林可啸,他苦闷,他牢骚。
辛弃疾铁血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