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柏拉图的“灵感”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柏拉图的“灵感”说论柏拉图的“灵感”说摘要: 柏拉图认为诗歌的创作是凭借灵感, 而不是技艺。本文在概述柏拉图的“灵感”说的基础上, 对此理论进行剖析, 既肯定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又批判灵感靠神依附而获得。关键词:诗歌;灵感; 技艺; 源泉作者简介: 彭园珍, 1979 年8 月出生,女, 汉族, 江西新余人, 硕士研究生,讲师,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 I0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02-2139 ( 2013 ) -33-0-01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对话集中借苏格拉底对于灵感、修辞术、诗等问题进行了推理式的探讨,浅显易懂。柏拉图出身贵族, 他的思想基本上是想维持贵族统治的秩序,宗教神圣的信仰。《伊安》篇中, 苏格拉底和伊安对话, 主要讨论诵诗人解说诗时, 灵感比技艺重要。本篇对话中的伊安是个诵诗人, 他发现自己擅长朗诵荷马的史诗,荷马的史诗让他在昏昏欲睡时突然觉得精神百倍,听他诵读的人也觉饶有趣味。伊安认为自己“在诵诗技艺上就费过很多的心力啦。谈到解说荷马,我敢说谁也赶不上我。”( 1959 , p2)就此, 苏格拉底进行了思考式地提问, 他问伊安:“你只会朗诵荷马呢, 还是对于赫西俄德和阿喀罗库斯, 也同样朗诵得好? ”( 1959 , p2) 关于技艺与灵感的讨论也就真正开始了。伊安和苏格拉底达成共识, 荷马的诗所用的题材与其他诗人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所采用的方式不同, 所以效果和影响也大所不同。一名优秀的诵诗人掌握了诵诗的技艺, 那就能解说所有的诗。以此类推, 如果伊安能把荷马解说得精彩, 也同样能解说其他诗人。伊安“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 1959 , p6 )抒情诗人写出美妙的诗歌,不是全凭技艺, 是因为灵感这个神灵附身, 诗人处于迷狂的状态, 忘我的境界, 任凭神灵主宰。柏拉图赞赏这种由灵感而心生出的诗歌。而诵诗人要解说这些诗歌,也不能凭技艺,要有神灵相助。根据理解,柏拉图所说的技艺是指某方面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或技能, 因为柏拉图在引用《伊里亚特》中描写车夫驾驶的过程, 认为评判这段诗, 御车人要比医生擅长。那么诵诗人在解说评判这部分诗的时候, 技艺就不如御车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因为诵诗人凭借灵感, 凭借神灵附身。《斐德若》篇中也有类似观点的陈述,“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 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 感发它, 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 流露于各种诗歌, 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 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 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 1959 , p94-95 ) 柏拉图把“灵感”看成诗歌创作的源泉, 是神赐予的神秘力量和完全投入的一种状态。诗歌创作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一些知识, 再按照所学到的知识循规蹈矩地去做的事情。若如此,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诗歌的创作的确如此, 读一读那些千古诗句, 想一想那些道出人生哲理的诗句, 似乎妙处只可意会。可是, 灵感究竟是什么, 柏拉图没有给出定义,也没有进一步展开,灵感成了一种难以定义、难以捉摸、很神秘的东西,不像知识或技艺能靠后天学习获得,而是凭

论柏拉图的“灵感”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