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 AcademicResearch(Integratededition) 《现代评论》小说建设及其成就沈毅(仰恩大学福建泉J,I1362014) 摘要:《现代评论》传承新文化运动宗旨,注重小说创作及相关翻译理论的探索,为小说的繁荣和翻译理论层次的提升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在思想启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键词:《现代评论》;小说建设;翻译理论;“神译”;“魂译”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4)01-0001-05 小说创作受青睐,作者群体多元化《现代评论》是北京大学部分教授的同人综合性期刊,1924年创办,1928年终刊,所刊载的内容除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类时政评论、学术论文及杂文外,便是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据笔者统计,《现代评论》全部9卷209期总共刊登小说240篇左右,除少数属连载形式的中篇小说外,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说。署名懋琳(沈从文)的《旧梦》连载达28篇之多,够得上一部中篇小说了。其他如王实味、胡也频等少数几人的连载小说,不过连载三五期,还属于短篇小说。据笔者统计,《新青年》前9卷总计54期所刊登的小说(创作、译作)不少于60篇,这说明《现代评论》和《新青年》对小说建设都很重视。实际上早在《现代评论》酝酿创刊阶段就确立了政治和文学各“半壁江山”的双重关注的用稿宗旨,如同1924年《现代评论启事》所说的,“国内的空气,近来更觉沉寂了。无论在哪一方面, 我们觉得非有一番强大的变革不可;本评论就是为成就这种使命而产生的。拟每周出十六开三十页的小志一册,内分政治文学两部”④。所说的“政治”其实是广义的,包括现实的国家形势, 具体体现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据笔者统计,《现代评论》全部9卷209期的诗作品及诗论为120篇,加上小说、剧本、剧评及少量的美术评论等,总计文学艺术类稿件接近五百篇,而小说恰占一半的比例,重要性可见一斑。胡适早在《新青年》时代就提倡短篇小说,强调短篇小说的最大生命力在于“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采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他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节奏的加快, 文学体裁的生命力越发体现在“写情短诗”、“独幕剧”和“短篇小说”三个方面,所以小说创作上“不可不提倡那最经济的体裁,——不可不提倡真正的‘短篇小说’”⑨。胡适是“现代评论派”的核心人物,自然他的主张得以体现在办刊宗旨中。在《现代评论》发表小说的作者大概有7O 余位,可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学者型的业余作者,他们有比较体面的职业,衣食无忧,社会地位较高,搞创作的动机更多的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责任及启蒙理想,如胡适、陈源、作者简介:沈毅,男,仰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史,中国近现代史。 2 沈毅:《现代评论》小说建设及其成就 2014年第1期丁西林、徐志摩、彭泽沛、杨振声等。除了创作, 因多有留学经历,外语基础好,所以翻译作品也多出自其手。第二种是热爱文学却生活艰难的群体,多为青年人,最典型的当属沈从文、胡也频等。他们写作的目的最初为养家糊口,改变社会地位,如同沈从文倾诉的,“做几篇白话诗,短篇小说”,“总想在国立大学弄到毕业,毕业以后至少生计问题总可以解决”。卖文生涯之艰难如沈从文所记:“我们的意思只是能有机会让我们把日子过得下去,把竭尽自己能力写成的作
《现代评论》小说建设及其成就-论文.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