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经》及《蒹葭》赏析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授,我们要能概括地了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理解《蒹葭》等作品抒发的情感,体会其表现手法对内容表达的作用。教学目标 1、对《诗经》有较概括了解 2、粗通《蒹葭》文意 3、理解《蒹葭》主题的多义性和主题升华意义 4、掌握《蒹葭》的艺术特色。一、重点难点: 对《诗经》有较概括的了解; 通过《蒹葭》了解《诗经》的“起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以景起兴,借景抒情;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伊人”所指何人。二、《诗经》概述《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305 篇。《诗经》本名《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 故称《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同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夏—商—周周—秦—汉—隋—唐……西周西周————————————东周东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初期初期————末期末期西周初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春秋中叶(公元前 11世纪——公元前 6世纪) (一) 《诗经》的分类与题材风: 有15国风, 160 篇。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 105 篇; 颂: 分周颂 31篇、商颂 5篇、鲁颂4篇,计 40篇。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朱熹《《诗集传诗集传》》) ) 本意——“风,即音乐曲调。”风吹时能发出大小高低、清浊长短各种声音,有如音乐, 所以古人以风比乐调。《诗经》——“风”,也称国风,即土风,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十五国风”就是 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1、何谓“风”2、何谓“雅”?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朱熹《《诗集传诗集传》》) ) 《雅》产生于西周王畿(j ī),是“王畿”之乐。当时以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为正声,因而雅又有“正”的意思。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作者多为公卿、大夫、士等朝廷官吏。《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蒹葭》9283788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