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工业园区自从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的产业定位,严格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理念,重点发展机械电子、日用化工、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矿产加工、服装玩具等主导产业,最终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按照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截止2009年,工业园区管委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开拓三期”园区建设思路,倒排工期,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改观。近年来,明光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热潮。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现已初具规模,工业园区已成为明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和明光跨越崛起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明光市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为明光跨越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一)经济呈现量效双增,各项指标可圆满完成
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明光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958%;完成税收3615万元,同比增长160%。2009年,
1-9月份完成工业产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税收7100万元,同比增长75%;出口创汇5773万元,同比增长10%。34家投产企业效益均好于去年同期。2009年度全市纳税前30家单位中,园区企业有14家,其中三友电子公司2009年纳税1616万元,成为明光市纳税大户,2010年园区将坚决完成“四个翻番”目标任务。目前园区企业安排就业6000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同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在十一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7亿元,在完成体育路、洪武路、柳湾路、灵迹路、嘉山路、明珠路等田字型道路框架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灵迹路向池河、中宁路向化肥厂、大市场向灵迹路延伸工程建设,拉开园区西部框架;加快实施体育路和明珠路向外环延伸建设,拉开园区东部框架,东中西连成一体,建成 “七纵四横” ”道路网20公里,绿化、亮化工程同步配套;东西2个排涝站、污水提升泵站、固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修建了2个排涝站、1个污水提升泵站、1个固废处理中心、1个加气站、1个110KV变电所等配套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保证了入园企业建设生产需要。
(三) 政策落实到位,软环境建设日臻完善。
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为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并把工业园区作为明光服务的窗口,全力亲商、助商、安商。
十一五期间,园区由成立之初的协调办事机构,管理职能大部分由招商局行使,到2007年5月管委会单独办公,成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核定了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15名,明确职责,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局、经贸发展局和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还充实部分人员,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提升了园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在这期间,完善修订了《企业入园管理试行办法》,园区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项目入驻上,成立项目入驻审批领导小组,定期审批项目入驻。在入驻项目服务上,坚持一个项目引入,一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机制保障。在建章立制上,进一步理顺办事程序,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办事流程。园区管委会实行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定期召开经营形势分析汇报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和管理档案,把企业所有信息集中存放,便于开展服务工作。
(四)园区面积倍增,总体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以来,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规划三期”,我们注重抓好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科学规划、集约用地,园区发展进一步提速。园区一期建成4平方公里,二期建成后已达到10平方公里,今年将跨过高速建设新扩区,完成3个平方公里的
“五通一平”,园区面积将达到13平方公里以上,较2008年扩大2倍。
(五)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入园项目突破百家
截止目前入园项目116家,比2009年底新增59家,半年入园企业总数超过前6年之和,态势强劲。116家中,建成投产43家,在建44家,29家正在做入园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单体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6个,已经投产的有5家,即:明光三友电子、滁州润海甜叶菊高科、安徽榄菊、浩淼消防科技、屹州铜业;在建的有11家,即:高盛科技材料、丰亿电子、盛辉电器、安徽暨阳新型建材、龙利得包装、茶叶瓜子机械设备、华帅农业科技、正点科技、裕盛金属材料、万超工贸、汉龙工贸等。投产的规模企业中,总投资8个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