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
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
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 ‘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 “岛 ( 指贾岛 ) 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 ( 即
童生试 ) 、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
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 秀
)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 ( 秀才 ) 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京城 )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 闱考场 )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 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 (jie) 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 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
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 ( 鼎元 ) 第二
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 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读书毕竟中

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