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新论:广州新图书馆
从图书馆诞生至今,己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首次提出图书馆学理论,到现在也有几百年历史。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可令人信服的图书馆学概念。所以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以往大家在研究图书管理工作时,将研究课题的主体弄错了。把图书管理学,当成了图书馆学,使研究的主辅出现倒置。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图书馆学,实质上只不过是图书管理学。而并不是图书馆学。
图书馆在中国历史较早,大约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就出现了有文件可考的图书馆――守藏室,以后中国陆续出现了官、私两道的藏书�。即使在那个社会背景下的图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架借阅,图书也只是少数人手中掌控的宝藏,图书馆只是极少一部分人所能进出的知识宝库。但它已经成了当代图书馆的前身,也具有了图书馆的雏形。经过这些雏形时期的图书馆名字,我们更能看出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它的职能只是收藏书籍,它的作用是保管书籍。尽管当代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了,可它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那么,我们就很轻易地给图书馆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所谓的图书馆就是藏有图书的房子,是大家交流知识、信息、文化的场所。换句话说:图书馆是收藏图书的场所,是利用多种媒体搭建起来的知识、信息、文化传输的平台。是作者思想向读者传输的一座桥梁。这里所说的平台也好,桥梁也罢,突出的还是一个场所的功效。
我们先从图书馆学概念本身仔细地观察一下,不难看出,图书馆只不过是一个图书借阅的场所,把一个场所作为一个学说的主体,是不适宜的。正如我们不能说体育场学一样,我们只能说是运动学。商场我们也不能说是商场学,而只能说是商业学,贸易学。我们更不能说教室学,而只能说教育学。假如我们真的把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主体来研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我们只能研究图书馆场所的规模的大小,场地的宽窄;建筑的形式,是楼房还是平房,楼层高低;室内的干湿度;和建筑风格,是中式建筑还是西式建筑,是古典建筑,还是当代建筑;分图书馆坐落的地理位置,离城市远近,喧闹程度;周围绿化,环境保护条件等等。这么就只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研究领域了。很显然,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一研究结果和我们现行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图书馆学研究的目标相差甚远。
我们再从图书馆工作对象方面考查,教材中说:“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这里从语法上又发生了一个错误,众所周知,既然图书馆是一个建筑,它怎么会工作呢?这本身就是个概念上的错误,属于词语搭配不妥。从语法上讲,地理名词后是不能加动词的。图书馆是坐落在某一地理位置上的建筑物,所以我们视同它是地理名词,因此,它的后面是不能直接和动词相连的。正如我们不能说火车站飞奔一样。火车飞奔是正常的,可是,假如火车站飞奔了,就会把人吓死。一样,我们能够说我们在图书馆工作,也能够说图书馆管理工作,而并不是图书馆工作。我们所说的图书馆工作是逻辑方面的错误。
在图书馆学教材里,说图书馆有五大社会职能。第一是社会文件信息流整序的职能。第二是传输文件信息的职能。第三是开发智力,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第四是搜集和保留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第五满足社会组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现在我们就图书馆的五大社会职能进行剖析,首先,是社会文件信息流整序的职能。文件信息流就是文件信息产生后在社
图书馆学新论-广州新图书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