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
去年在北京见到埃莉诺时,她看上去精神还很好。当她逝世的消息传来,我还在读她的书,让我不禁感慨人生无常。印象中的埃莉诺女士,常身着颜色鲜亮的衣服,所到之处未见其人,先闻其爽朗笑声。或许就是凭借这份豁达,使她不管面对困难、批评或荣誉时,总能微笑面对,不改本性。
在2021年之前,经济学界少有些人知道她。因此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21年10月宣告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后,经济学家们颇为错愕,纷纷探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谁。这并不奇怪,因为埃莉诺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政治学者,也是迄今唯一荣膺此奖的女性。非经济学家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埃莉诺并非孤例,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获奖者的成就含有尤其意义。
埃莉诺获奖是因为其在公共资源治理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通常的看法认为,公共资源如浇灌系统、森林、草场等,因为每个使用者全部倾向于对其过分利用,最终将造成资源枯竭,这被称为“公地悲剧”。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要避免“公地悲剧”,有两种处理措施,一是外在的“利维坦”,即系统实施政府控制,将资源国有化,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另一个处理措施是主张公地私有化。而埃莉诺则依据多年潜心研究和实地调查发觉,现实中存在大量既非国有化,也非私有化的处理之道,她称之为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方法。如在阿尔卑斯地域的草甸和森林、日本的公用山地等案例中,大家用自主组织的方法处理了“搭便车”和逃避责任等问题,从而克服资源的滥用和退化,实现资源的连续有效使用。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于1933年8月7日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父母离婚后,她随母亲艰苦度日。埃莉诺童年时最愉快的事,就是和母亲在自家小院里种菜和做罐头。那时美国前后经历大萧条和“二战”,经济困顿,物资缺乏,但在埃莉诺家所在的小区里,邻里之间常相互了解,合理共享资源。她从中体会到,人在面对公共资源时,能够达成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这成为她以后研究工作的主要出发点。
对这一现象的爱好,使她上大课时选择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政治学专业。1954年,埃莉诺大学毕业,以后的求职经历令她终生难忘。当初各行业均为男人的天下,留给女性的多是文秘工作。在去不少企业面试时,她全部被问及能否速记,埃莉诺没有轻视此细节,很快经过函授学会了速记。这项技能在她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帮助不小,在田野调查和访谈中全部派上了用场。
又经过重重考验,埃莉诺成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生活即使稳定,埃莉诺却开始思念大学生活,遂重返校园,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阔别已久的校园生活,让她真正感到愉快和充实,于是就此决定投身学术,并在此期间确定了一生的研究爱好,那就是公共资源治理。1965年,她追随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取得印第安纳大学教职。
埃莉诺夫妇在研究工作中发觉,各领域的学者对公共资源治理问题多有建树,但却不成体系,因为这些研究结果被院系、专业、地域甚至研究方法等原因分隔开来,难以统合。受此启发,她们致力于打破学科区隔,决定筹建一个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机构。
1973年,两人梦想中的研究中心在印第安纳大学成立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