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政治树立法律的权威.doc.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树立法律的权威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第一课时【活动导入】(课前布置) 1. 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 2. 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承接: 有法可依,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 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 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讨论】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呈现讨论题: 一个父亲, 将他罪恶多端, 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 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 在学生讨论后,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要受到刑法追究的。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违法行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教师再一次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我做法官】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两警察, 演绎教材 079 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表演完毕后,展现讨论题: (1) 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 (2) 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承接: 执法必严, 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典型案例】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新华社北京 12月 27 日电记者田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7 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 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 1996 年至 2003 年期间, 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 为他人谋取利益, 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 436 万余元。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学生讨论: (1) 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 (2) 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依法治国要坚持违法必究,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教师小结】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第二课时【活动导入】使学生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赃枉法者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 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 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课堂辩论】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正方:权比法大反方:法比权大【案例分析】湖北省天门市

八年级政治树立法律的权威.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