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需要学生经过朗诵,逐步体会和感悟,老师的责任是要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桥梁,必须时给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就要认真研读文本,留心细节,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读出其中深意,尤其是抓住其中部分关键性的词语,能起到事半功倍、提要挈领的作用。
一、留心提醒语。读好人物对话。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人物语言的前面往往还会有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提醒语,这对于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我也是一般一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要求学生体会到刘少奇同志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备课时我发觉刘少奇的语言在文中并不多,只有三句,但句句全部可见真情。于是上课前我将三句话分别写在小黑板上,上到第3节时出示第一块让学生读:少奇同志恳切地说:“你们全部在奋力抢险,我能在一旁坐着吗?快给我任务吧!我也是一般一兵。”
一个学生声音洪亮地读了这句话,我竖起拇指称赞她读出了伟人的风范。此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会儿正是危急时刻。大家果断劝阻少奇同志去抢险,可少奇同志偏要去!光声音洪亮是不够的。”“那你认为还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恳切!”我连忙用红笔在“恳切”二字下画圈。“这时你就是少奇同志,读读看。”她十分投入地读完了,班上鸦雀无声。我轻轻地问大家:“假如当初你就在船上,从少奇同志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诚恳、急切、真诚……“是呀!这正是‘恳切’这个词传达给我们的感受。”我再指名多个学生朗诵,味道越来越浓。再读后面两句时,学生就自主性地找到了阅读人物对话的窍门。
二、注意语气词的读法。读出情感。
有时语气词能很好地表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语气词单独使用时,它的读法是很多的。在对应的语句中,语气词到底该怎么读,读哪个声调,对此,学生其实并不太清楚,需要老师悉心指导。一次早读课上,学生自读《夜晚的试验》,忽然有个学生问我第6节的第一个语气词“啊!”该怎么读。我愣了一下,在备课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它,因为这个词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我又仔细读了一遍这个小节:“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分辨方向、确定目标的!”
这个小节告诉我们斯帕拉捷经过数次试验最终发觉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可想而知,她当初的心情会有多么的激动,这一个“啊”字里饱含着她的情感,很值得推敲。我快乐地表彰她:“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说明你善于思索,善于发觉,把书读活了。上课时让我们共同来讨论。”上课时,我将“啊”的五种读法及意思出示在小黑板上,和学生共同研究。经过对前文的学习,她们很快就确定,在这儿“啊”应该读第四声,表示斯帕拉捷最终找到了答案,她恍然大悟。马上,孩子们似乎全部成了斯帕拉捷,恍然大悟地读开了。
三、抓住动词。读活文本形象。
一篇文章要想生动活泼,就离不开动词的适当利用。用了动词的文本所展现出的画面是鲜活灵动的。老
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句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