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出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 一、发生危害特点 1、发病期推迟,病情垂直发展速度快
因为水稻轻型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栽期推迟、水稻基础苗下降,从而对应推迟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的盛期。但因为前期水稻群体小,水稻施肥量大幅度增加,水稻群体在短期内急剧上升,恶化田间小气候同时因为水稻体内氮素代谢旺盛,水稻纹枯病病情呈垂直发展速度,病情上升快,暴发期缩短。
2、发病面积大
受气候异常原因影响,各稻型纹枯病发生危害普遍较为严重。杂交中籼稻因为施肥量相对较少,且杂种优势的存在,对纹枯病的耐害性较强,即使部分田块病情严重,但田间极少出现纹枯病“透顶”现象。而粳稻品种多数感病性强,加上施肥量高,纹枯病垂直发展迅猛,危害程度较重,严重发生田块发生“透顶”现象普遍。从田间调查看,纹枯病严重危害的均为粳稻品种。
二、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原因分析
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
水稻栽培方法展现多元化,关键有手栽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多个方法。其中直播稻因为省工、节本等特点,面积直线上升,部分地域直播稻种植面积百分比高达80%以上,加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直播稻多为人工撒播,行株距不确定,田间通风透光性能差,为纹枯病发生发明适合的小气候直播稻株型松散,加上种植密度高,药液难于喷淋到水稻基部,药剂防治效果下降直播稻种植密度高,水稻群体大,个体发育差,从而加重其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2、防治工作不到位
防治时间偏迟:水稻纹枯病通常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为横向扩散,随即进入垂直扩展冰稻抽穗期前后病情发展达成高峰期。依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应在水稻分蘖期发觉病株后水肥管理不妥:长久深灌,搁田过迟、不根本,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蔽、徒长,均会促进水稻纹枯病发生和蔓延,加重危害程度。
防治药剂选取不妥: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药种,该药含有内吸传导性,兼有预防和诊疗作用,但其持效期较短,在多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井冈霉素的防效更是难以确保。
防治喷水量过少:大多数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喷雾药液量在240~300kg/hm2左右,仅为正常防治要求药液量的30%左右。若在水稻封行以前用药,对纹枯病还多少有部分效果;假如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则对纹枯病防效甚微。
三、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
1、加强水稻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依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特征合理施肥,增强稻株抗病力。在施肥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农家肥和化肥、长期有效肥和速效肥的配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防稻苗徒长和提早封行。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