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纹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因素,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立枯丝核菌具有强腐生性和较宽的寄主范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水稻纹枯病的致病病菌。纹枯病菌毒素对水稻叶鞘、叶片的细胞膜均有显著损伤作用,因此水稻叶片细胞的渗透性会被破坏,水稻叶片破坏以后里面的营养物质就会流出,导致水稻没有营养而枯死。
水稻抗性差
虽然我国现在水稻研究上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现在水稻的主要推广还是高产,在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研究上还是比较缺乏。在一些适温高湿的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温度的高低决定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时间,在二十一度至三十度之间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最佳温度,这时水稻的抗性就是最差的。还有就是湿度,水稻纹枯病是比较喜欢较高的湿度的。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水稻的抗性较差的原因。水稻抗性差就会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病率提高。
菌群的数量
纹枯病的病菌主要储存于菌核中,特别是在冬季,病菌都会寄生在菌核中。一般而言越冬菌群的数量是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新开垦的稻田上很伤有菌核,因此水稻纹枯病不易发生,而对于老稻田来说,发病率就较高了。一般对于老稻田而言每六百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就会有六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这些年来稻田的越来越多,而且许多的稻田都是裸露的,导致水稻纹枯病的菌群有更加有力的环境来生存,有更加优渥的环境让菌群越冬,因此在来年水稻的发病率就会大大提高。
管理不到位
水稻管理对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的管理人员对于水稻的管理并不到位。许多人为了水稻的产量,不注重营养的平衡,极易造成水稻在生长前期“疯长”,封行过早透气性差,空气难以流动。有些种植农户在水稻后期大量施肥,也是着重施氮肥,导致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水稻生长时灌溉不科学,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水稻施用完分蘖肥后,灌溉水都非常随意,因而使田间湿度增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病的小环境,空气、湿度都适于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加重了此病的发生率。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选择抗性好的水稻、做好预测措施
选择可以抵抗水稻纹枯病的水稻,特别是在高湿度适宜温度的地区。选择抗病水稻,是防治水稻纹枯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块稻田里应该每年或者隔几年换一种水稻种植,同时应该水稻品种搭配,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搭配种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不仅仅是选择抗性水稻就可以彻底解决,田间的检测和预报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还应该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预报、预测,相关的机构部门应该督促建立健全田间防治预报工作,做好水稻生育期定期防治工作。强化病虫害监测,提高测报的准确率。做好田间病情的调查,整理数据分析往年田间的发病情况,了解菌源数量、种植气候条件等,以此基础上选择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并将整理的数据记录,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药物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菌核在越冬是会借助上一年留下的桔梗,因此利用药物防治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及时施药,杀死寄生在桔梗中的病菌,遏制病菌水平扩散。孕穗期到抽穗期这段时间,及时释放药物,遏制菌核在水稻茎之间形成,防止病菌在水稻茎秆之间垂直扩散,确保水稻株顶功能不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