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皮肤病皮损特征
———————————————————————————————— 作者:
———————————————————————————————— 日期:
从‘皮损’看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复习大方向
考试在即,就结合大纲要求掌握部分,对几个重点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来做个小结。
所谓皮损,也就是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亦即皮肤损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就考试而言,8个原发性皮损和10个继发性皮损本来就是名词解释的常考点,更重要的是其是皮肤病变临床表现的基石。
以下罗列
原发性皮损
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小于1cm,超过1cm者为斑片。
丘疹:为一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斑块:由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消退也快,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或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硬度和浸润感。
水疱和大疱: 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小于1cm的为水疱,直径大于1cm的是大疱。
脓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中层或更深,外观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
继发性皮损
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故愈后不留瘢痕。
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因损害常破坏了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有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
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化,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变薄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抓痕: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脱落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巨痒。
皮肤病的视诊为重要。
视诊老师强调十二字“大数形色、分排部性、边表内底”
亦即大小、数目、形状、颜色。大小可用实物描述、数目即单
重点皮肤病皮损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