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开题报告 美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 究 生 姓 名 李湘吉
学 号
导师姓名、职称 王意如
系 所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学科教育
研 究 方 向 语文
入 学 时 间 2011年9月
毕 业 时 间 2013年6月
论 文 题 目 当代义务制教育学生
评价维度中的美育因素探究
一、立论依据

(1)美育:美育又叫美感教育。这种美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鉴赏、欣赏及创作和表现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人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客观世界。
(2)义务制教育评价标准:当代中国的义务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我国和欧洲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有文学、音乐、绘画等文艺的教育思想,“美育”这一术语的出现还是近年的事。德勒(Shiller,F.,)在美学史上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对美育的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述。席勒《美育书简》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美学。康德美学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把人的心理功能按照古希腊传统分为知、情、意三部分,认为人与此相应也有三种认识能力,即知性、判断力和理性。席勒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为了克服人性的分裂,提出了美育。他认为从感觉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的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首先要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康德的美学和席勒的美育理论,对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早期倡导美育的人深有影响,重要的有王国维和蔡元培。
我勒二人思想,并把美育、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王国维。王国维著有《论教育之宗旨》。我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主要建造者是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1912年上半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他认为教育可以分为“隶属于政治”的和“超轶于政治”的两大类。美感教育就是一种超轶于政治的教育。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代中国义务制教育,有偏重智育的倾向,然而美育是使一个人成为完美的完整的人的必要手段,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全面发展的人才却着实罕见。本文希求能从义务制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探究美育本体以及他育中的美育因素,以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实施及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1) ,王佩雄 ,
(2)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

开题报告 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xngqvk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