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兰世立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2005年被称为“中国民营航空元年”,国内四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鹰联、春秋、东星相继诞生。两年后,奥凯被均瑶集团控股,鹰联向四川航空出让股份,只有春秋和东星两家航空公司声称赚到了钱。同样是赢利,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用“诚惶诚恐”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而东星航空的董事长兰世立则直白地表示“现在东星想亏损都很难!”
“忽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能力”
兰世立,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70位,不过他说自己的身价被低估了。
不像国内大部分低调谨慎的企业家,兰世立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功和才能:“我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电信经营权的民营企业!”“比我有钱的企业家,不一定比我有思想,我是一个创意者。”东星航空成立之初,他就提出
5年内将采用“租买结合”的方式从空中客车公司(以下简称空客)、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手中引进20架新的空客A380飞机,总价值约120亿元人民币,其中,前三年的10架为租,后两年的10架为买,将短期支付和长期贷款结合,以缓解财务压力。买飞机的钱是由欧洲出口银行提供的60亿元长期贷款,期限15年,一次性到位,但东星却是分5―10年分期、分批支付给空客。这么一来,即使不赚钱,东星资金链也不会紧张。
20架新飞机,对于刚刚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来说简直是一个神话。据了解,国内民营航空成立之初,基本都是租用国外的旧飞机,首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最初只有三架租赁的飞机,春秋只有一到两架,东星的“疯狂购物”震惊了国内外民航界。在采访中,兰世立还主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数字已经改写了,我们上周又买了6架,现在总共有32架。我们的崛起速度和规模在全世界新成立的航空公司里是最快的!”
资金是民航的命脉,有句话说“不做航空不知道钱少。”而撬动资本的最终还是利润。空客、GE垂青的,是兰世立为他们绘制的“黄金蓝图”。
“开始,空客、GE那帮老总都不肯见我,后来和我谈了5个小时,最后兴奋地说终于遇到一个懂中国航空的人了!”他笑笑,有些得意。
谈话中,兰世立从武汉在古代水运中的重要地位一直说到近代的京汉铁路,从高速公路说到空中枢纽,充分展现了武汉九省通衢的优越地位,最后他说“中国人喜欢棋文化,如果把中国航空业的布局比作棋盘,那么武汉就是‘棋眼’。只有在这里才能发展中国的航空业。”
“空客、GE的老总都傻了,说我给他们上了一堂中国的航空课。当时武汉运输量只有420万,仅为上海、广州的1/10,他们根本就看不起武汉,我预料以后每年运输量以200万增长,结果我的预测非常准确。”
武汉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它成为华中地区第一个民航天空开放的试点城市,
“大话”兰世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