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实践报告.doc本文的翻译文本是英文传记Incidents in Life of a Slave Girl《一名 女奴的人生际遇》中的16-30章。该作品的作者是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笔名 琳达•布伦特。这部自传文学作品的中译本让更多的人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蓄奴 制历史,更深入地了解奴隶的生活以及这一歧视黑人的制度是怎样对奴隶特别是 女奴进行压榨和迫害的。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框架, 在翻译实践中采用了如下翻译技巧:一、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使源语言和 目标语实现部分功能上的对等以减少翻译后的文化缺失;二、根据英汉两种语言 结构的异同使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三、采用增译 和减译的方法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以及在文化背景和 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四,采用转性译法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笔者并通过分析传记文学尤其是美国黑人自传的文体特点探讨汉译此类文本的 翻译技巧和策略。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项目概述,主要介绍翻译项目的有关情 况,翻译文本的作者及作品;第二部分是翻译前期准备,包括项目文本分析与翻 译计划制定;第三部分,翻译理论及案例分析包括功能对等理论与翻译策略及案 例分析;第四部分,项目总结,主要就翻译遇到的问题、翻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和启发。
关键词: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技巧词义对等句义对等
第一章翻译项目概述
1翻译项目介绍
在英属北殖民地创建之初到二十世纪早期,黑人受到奴隶制度极为残酷的剥 削和压迫,尤其是女性黑奴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还要遭受监工的摧残和虐待。 从1760年第一部黑人奴隶自传问世,黑人奴隶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口诛笔伐,用 亲身经历的血淋林的事实揭发和控诉奴隶制的罪恶,对推动废奴运动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该作品的作者是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笔名琳达•布伦特。她出生在一 个奴隶家庭,由于难以承受奴隶主对她及其子女的迫害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 争。作者逃到北方后,把自己受奴役、受剥削、遭迫害到逃亡北方、实现自由的 亲身经历写成传记并于1861发表。通过这部自传文学作品的中译本,更多的人 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蓄奴制历史,更深入地了解奴隶的生活以及这一歧视黑人的 制度是怎样对奴隶特别是女奴进行压榨和迫害的。
该作品属于传记文学范畴。传记文学是作者通过纪实的写作方式和多种文学 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事迹和体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刻画人 物爱憎分明和鲜活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该传记中涉及到的人物50多个,在 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形象十分鲜活,比如负重坚强的外祖母对奴隶主的隐忍, 吃苦耐劳的姨妈对奴隶主的忠诚,老奸巨猾、用心险恶的医生对女奴的欺压,以 及追求自由、果敢勇毅的女主人公琳达•布伦特的机智。特别是作者在逃往北方 之前对她在“囚笼”一样的小屋中度过的七年时光的描述更加无情地鞭挞了奴隶 制的罪恶。女主人公的遭遇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亲友其中也包括白人奴隶主,在亲 友的帮助下女主人公得以逃往北方。
第二章:翻译前期准备
1项目文本分析
笔者的翻译任务为该项目的16—30章,共计3, 7000字。接到任务后,笔 者首先搜集并查阅该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而后多次阅读整部作品,以期充分了 解作品的人物关系及事件的发展脉络,最后开始动笔翻译。这部黑人女性的自 传作品从黑奴和女性两个视角出发,从儿时的经历开始叙述。作者在成长的过程 中经历了善恶不同的主人,小时候的女主人让作者学会读书写字,后来病逝,而 后新的主人弗林特医生夫妇折磨陷害她,后来为了自己孩子的自由,作者毅然决 定逃往北方,与她的儿女们享受自由的权利。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历经逃跑, 追捕,躲藏直至坐船去北方。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简单却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 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对立阶层利益的矛盾斗争、贩奴的罪恶控诉、奴隶逃亡北方 的历程,揭露了奴隶主对奴隶赤裸裸地剥削与欺诈,剖白了奴隶的真诚、勇敢以
及对自由的向往。作品朴实的语言、铺陈的叙事手法充分塑造了女奴琳达•布 伦特的坚韧、果敢、聪慧、爱憎分明的个性,同时向读者展现了众多奴隶的不幸 与苦难。
2. 2翻译计划制定
本项目的翻译成果将制作成电子书,受众多为使用电子书在线阅读的学生, 英语爱好者,和西方文学爱好者。委托方对译文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译文内容忠实和通顺,并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并力求原文和译文的语言语体风格 一致。本项目启动之后,项目负责人就译员的翻译任务作出部署,并就翻译前期 讨论及翻译流程及注意事项作出安排。(1)2014年6月-2014年10月完成一稿, 并提交译文。(2)2014年11月-2015年3月审稿,项目译员之间互相校对,并 对校对意见进行修改。(3) 2015年4
翻译硕士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