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南战役首战全歼曲阳桥守敌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解放战争中,1946年末至1947年初的这段时间,按我军军史所说是“我军在局部地区开始取得主动,战局转为互有进退的局面。”在晋察冀战场上,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军攻占张家口后,我军主力于10月12日转向察南。此后敌军调整部署,企图首先攻占易县再西出紫荆关,与察南南下之敌会攻涞源,尔后再南窥我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并控制冀西平原,造成我解放区南北分割的不利状况。为粉碎敌军企图,巩固根据地,我军决定摆脱在察南与敌对峙的状态,于是便转至平汉路作战。1947年1月20日至28日我军进行了保南战役,首战就选在正定县曲阳桥。
1947年1月20日夜至次日上午,晋察冀军区三分区警备七团攻歼曲阳桥守敌,拔除了敌军这一重要据点,完成了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战斗任务,为尔后解放正定广大乡村和石家庄市做好了准备。
曲阳桥敌据点驻有灵寿、正定两个县的还乡团,战斗人员有1千余人。这支队伍以未受惩戒的往日日伪汉奸人物为骨干,后来国民党政权推行保甲制度又网罗了一大批当地地痞无赖、豪绅子弟入伙,他们平素对当地人民群众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人民群众与其结下了血海深仇。据先期侦查,他们凭借为国民党军充当马前卒,获得了比较精良的装备;他们中的大小头目有的就是惯匪、恶霸,彼此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亲里套亲,因而顽固不化有负隅顽抗之心。特别是其中的防御工事是原日军遗留又经这伙匪徒精心加固而成,明碉、暗堡、鹿砦、铁丝网、壕沟、陷阱、雷阵也一应俱全,用一个匪首杜德山的话说就是“固若金汤,天地灵光”。当初征用的民夫们对这伙匪徒恨之入骨,纷纷主动向我军提供其中详情。
为干净、全部、利索地拔掉这个伸向我根据地的“狼牙”,警备七团的领导包括政委朱卿云、副团长李喜亭、参谋长林向荣,在开战前做了充分的筹划,他们认为除了采取三面包围一面阻击的作战部署外,更重要的在于发扬我军的特长:灵活机动的夜战和刺刀见红的近战,前提是尽量争取在一个夜间全歼守敌,如果开战后呈胶着状态没有一鼓作气解决战斗,第二天正定和石家庄的守敌一涌而至增援的话,我军就要仓促撤退甚至可能反胜为败。
战前在曲阳桥以北的西房头召开了军政协同会议,双方各抒己见、各自献计献策。这次战斗对七团来说,也是未曾经历的较大型的攻坚战,和过去习惯的小股破袭战、运动战大不相同。另外这次战斗和过去清一色正规军作战不同,这次参战的有三种武装:主力部队警备七团,地方部队正定县大队,还有周围数个乡村的民兵组织,因此协同配合也十分重要。按照上级指示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性发挥,团领导拟定了这样的方案:在一切行动为了共同作战目的的前提下,各种武装完成各自的战斗任务。在战斗任务的区分上,主力部队负责
保南战役首战全歼曲阳桥守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