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13级中医专科班 学时:2 学年:2014-2015 学期:秋期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单元、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胸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各个证候类型的辨证施治。
,预后及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胸痹心痛、真心痛的概念与临床特点③胸痹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病理属性。
③胸痹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①胸痹心痛病因的多样性。
②病机本虚标实的主次、兼夹转化
课时安排:
1、 胸痹的概念、历史沿革、病因病机(30分钟)
2、胸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20分钟)
3、 胸痹各证型的证治(30分钟)
4、 课堂总结及讨论(10分钟)
教法设计:课堂讲授
教学用具:PPT
讲 授 内 容
旁批
胸 痹
【概说】
一、概念:就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释义:①部位+病机命名
②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二、沿革
(一)《内经》有专篇论述
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现、病位、治疗:
表现:“卒心痛”、“厥心痛”之称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真心
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病位:“邪在心,则病心痛”
治疗:提出针刺之法,“心病宜食薤”
(二)《金匮要略》——设专篇、创病名、提出病因病机、治疗方剂
专篇论述、创立病名:《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病因病机:“阳微而阴弦”——治以温通阳气、散结宣痹为主
治疗:创立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
头赤石脂丸等9张方剂。
(三)宋金元时期——论述、治疗方法加丰富:
《世医得效方》创苏合香丸以治“暴卒心痛”
讲 授 内 容
旁批
《太平圣惠方》收集治疗本病的方剂甚丰,以芳香温通为主,兼顾气血
阴阳的亏虚,标本兼顾,丰富了胸痹的治疗内容
(四)明 清 时 期 胸痹认识进一步提高:
《玉机微义、心痛》:论胸痹实证、虚证,补前人之未备。并对心痛与
胃脘痛进行了明确的鉴别。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
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病证范围】
本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心病两种常见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
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脏病与猝死)关系密切
其它如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可参照
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年老体虚
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劳倦久病日久伤肾。肾阳虚衰导致心气不足或心阳
讲 授 内 容
旁批
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心脉痹阻不通。肾阴亏虚,导致心阴亏虚,
血脉失于濡养而心脉痹阻不通。
2、饮食不当
恣食肥甘、过食厚味、嗜饮纯酒,伤脾生痰上犯心胸,阻遏胸阳,闭阻心脉
3、情志失调
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郁怒伤肝,肝郁气逆上犯心胸
胸阳不展心脉痹阻。
4、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5、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失运化,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
二、病机
(1)胸痹的主要病机:心脉痹阻,胸阳不展。
(2)胸痹的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3)病理性质:主要表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实: 寒凝、气滞、血瘀、痰浊。
虚: (心脾肝肾)气虚、阴亏、阳衰
(4)病机转化:由标及本,由轻转剧,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讲 授 内 容
旁批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以表格对比形式教学
1、胸痹疼痛五要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时间、疼痛诱因、疼痛缓解方式。
2、伴随症状:常伴有心悸、气短、自 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3、易发人群:多见于中年以上体胖人群
4、诱因:体力劳动;情绪兴奋
胸痹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