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幼苗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塑膜旱育苗和大棚盘育苗常见的病害,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从而引起秧苗成片枯死,以致全苗床毁苗。气候失常、苗期管理不当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1 症状识别
  
  因病原种类、为害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从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针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黄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2 病原鉴定
  
  稻苗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禾谷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corda)Sace,(木贼镰孢菌)、Fusarium solani(Uart.) Wr.(茄腐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Rhizoctonia solani Kuhn.(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Pythium Spp。(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属病菌菌丝体,呈白色或淡红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多为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胞或有1个隔膜。
  立枯丝核菌只产生菌丝和菌核。菌丝幼嫩时五色,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有隔膜;老熟菌丝淡褐色,隔膜增多。细胞中部膨大,分枝成直角。菌核形状不规则,褐色,直径
1~3毫米。
  
  3 侵染循环
  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
  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具体说,镰刀菌一般以菌丝及厚垣孢子在各种寄主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随后在病苗上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多种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借菌丝

水稻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