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研究摘要: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正稳步推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交易不断涌现。本文首先阐述了并购重组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之后分析了并购重组过程中采用的估值方法和支付方式,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中国论文网/view- Abstract : With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steadily carrying forward , the anization merger of panies constantly emerging. At first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merger , acquisition and aniz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 and then , analyzes the valuation method and payment way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 acquisition and anization and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merger , acquisition and anization of the panies. 关键词: 并购重组;价值评估;支付手段;绩效分析 Key words : merger , acquisition and anization ; value assessment ; payment means ; performa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 ( 2016 ) 04-0028-03 0 引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并购重组做了较多的探索,但大部分局限于某个时期的并购活动, 且基于理论层面。本文纵向阐述了并购重组活动的发展状况, 同时理论结合实际, 用数据说明问题,以现实中的案例加以解说,更加明确地呈现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1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994-2001 年, 这一时期的并购重组主要以国有股和转让股为主,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国有控股的性质,目的是通过壳资源获取融资渠道并解决财务危机。总体来看, 报表式重组甚至虚假重组经常出现。另外, 暗箱操作和关联交易频繁发生, 30% 以下的收购行为未纳入监管,例如格林柯尔收购科龙、斯威特收购上海科技等,都在近年内出现了重大风险。 2002-2005 年,这一时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国退民进”,导致一批不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后,违规占用公司资金, 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输出利益, 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 例如卓京投资收购湘计算机过程中爆发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问题。 2005 年至今,挽救财务危机公司的“输血式”重组更多地向以产业整合为主的市场化重组转化。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从简单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 发展到二级市场竞购、定向发行等多种
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研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