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未眠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老屋的瓦片还是那样的零零碎碎,透过窗棂依稀可见当年的老橱柜,尘封的记忆被悄悄蒙上了一层灰,蒲公英未眠,依旧任风吹。
一
老家的墙角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地开出了几朵蒲公英,柔柔软软的白色让人的心情一下子恬静下来,在这个炙热烦躁的夏天。
上一次看见蒲公英是在多年前的春天。那是在田埂上遇见了这些白色的花儿,毛茸茸的一个圆球,轻轻地随风摇曳。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蒲公英的种子并不会一吹就跑,在徐徐春风里它们抱成一团,看那三月的细雨,三月的纸鸢飞,三月的杨柳,三月的桃花开。
我以为,它们就会一直在那儿,一直这样抱成一团不分开,然而第二天等我再去的时候,矮矮的蒲公英绒球已经被吹散了,就这样淹没在大片大片的绿色当中。蒲公英似乎就这样沉沉地睡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怀念。
二
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班里的三十六个同学,有人来了又去,又有人去了又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拥抱着我们的二班。
由于学校教室不够多,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学楼的那边有了一排平房,零零碎碎的黑瓦上还有青青的草随风摇荡。每到雨季,淅淅沥沥的雨水总是会漏下来,滴滴答答地敲在放好了接水的盆里,旁边就是一如既往上课的我们和因为飞溅出盆外的水花而沾上些许水渍的课本。
教室里,很久以前请老木匠手工制作的木桌木椅,很容易因为同学间的打打闹闹,掉下桌腿凳脚。因此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修理这些顽皮的木桌凳,就像一届一届的学姐学长们当初坐在这里时一样,掉了就接,接了再掉。然而从来没有人抱怨过,那一张张一条条被时光打磨得太过光滑的桌凳不够牢同,即便桌上那一条条显眼的“三八线”,或许都并不比老师们的年龄小。
三
教室的那边是古老的档案室,透过布满灰尘的窗,还可以隐隐约约望见那个老橱柜里一叠一叠的当年学长学姐们留下的书画、照片、作业,以及老师的老师在这里教书时的备课笔记和那时的课本。曾经偷偷溜进去的我们都可以作证。
原本以为,就算六年过后被风吹散,我们也可以回学校碰面,却没想到毕业不过一年,却得知学校搬迁。连秆都没有了的蒲公英种子,又怎么才能再抱成那个绒球,圆圆,满满。
四
今年暑假,还是那一片田埂。
三三两两的蒲公英秆子在脚边立着,淹没在一片翠绿里。已经看不见这一年开的花儿,草丛里的白絮星星点点,格外醒目。
放眼望去,蒲公英早已占据了这一片田埂。当初那小小的一簇飘散去的种子,在这一片田埂上生根发芽,竞能繁衍出如此庞大的族系。
或许,脚下的这一丛蒲公英便是多年前所飘散种子的新生。我蹲下身子,将还未散完的种子吹离化杆。被吹飞的蒲公英种子或许很难再见面,但它们带着
蒲公英未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