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迁葬的经过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萧红,看过鲁迅作品的人,对这位女作家是非常熟悉的。她是哈尔滨人,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本名张?莹,1931年春考入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8月与萧军合著小说《跋涉》。1934年10月与萧军同赴上海,受鲁迅影响,同年以萧红笔名写出了名著《生死场》。1936年赴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后赴山西等地。1939年去香港。
1940年初,萧红在香港完成了代表作《呼兰河传》。1941年底香港被日军占领。1942年1月她逝世于香港,当时端木蕻良将她的骨灰装在从古董店买来的瓷瓶内,安葬在濒海的浅水湾,墓前竖立了“萧红之墓”的木牌。端木蕻良致函当时在香港任《星岛日报》副刊编辑的戴望舒照看萧红墓。1942年11月20日,戴望舒在叶灵凤的陪同下凭吊萧红,还合了影,并信手拈来四句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戴望舒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离港北上,1950年倏然病逝于北京。在香港的叶灵凤来到浅水湾浴场,萧红墓已荡然无存,叶灵凤拍了照片。1957年,香港大酒店已选择了包括萧红墓在内的这片土地施工。是年3月1日,香港中英学会文化组专门召开会议,香港有关人士公推叶灵凤出面呼吁迁葬萧红骨灰。
叶灵凤代表中英学会致信在国内的端木蕻良,告知萧红墓的现状。端木蕻良此时供职于北京市文联,因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他和萧红曾与胡风有过密切交往,这时正因“胡风事件”受牵连,然而他接到叶灵凤的信后,即复信寄到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香港文艺界迁送萧红骨灰返穗委员会”于1957年7月初成立。叶灵凤终于拿到了寻找萧红骨灰的执照。7月22
萧红墓迁葬的经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