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看柳宗元的驳论文.doc.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看柳宗元的驳论文【摘要】《驳复仇议》和《桐叶封弟辨》是柳宗元的两篇经典议论文, 从此二文可以初探柳宗元驳论文的一般风格特点, 即立意蕴藉巧妙、结构严密稳固、表述简洁斩截,对理解柳宗元的思想和行文较有帮助。【关键词】柳宗元驳论文《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驳复仇议》和《桐叶封弟辨》是柳宗元的两篇经典议论文, 被收入《古文观止》中供后人学习、借鉴。《桐叶封弟辨》虽以“辨”明体,实际上是一篇有针对性的驳论文。参看二文, 可以初探柳宗元驳论文的一般风格特点。一、立意蕴藉巧妙《驳》、《封》二文均有明确的立意, 而作者的真实意图却似乎并不止于此。根据文章首段, 《驳复仇议》针对的是初唐陈子昂《复仇议状》的某些观点。武则天朝, 同州下? 人徐元庆为报父亲被县尉赵师韫处死的家仇, 刺杀了赵县尉。其时朝中对此案的处理意见不一, 陈子昂写下了《复仇议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旌诛并行”、“永为国典”。表面上,宗元对子昂的这两个观点进行了批驳,对元庆复仇一事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柳文指向的却是另一件事。章士钊先生《柳文指要》说出了一个事实。富平人梁悦为报父仇杀人案在朝中引发热议, 更宗元此时被贬在外, 不得参议此事,便“搜讨旧案, 以天后谏臣陈子昂为的彀,期与当朝梁悦现案相避”,通过对与梁悦案相似的徐元庆案的讨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实是言济世之志的一番苦心。《桐叶封弟辨》就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了。据《吕氏春秋》等记载, 幼小的周成王把梧桐叶子剪成玉圭的形状送给弟弟叔虞, 示为封赏, 意在与弟弟开玩笑。而周公却以“天子不可戏”为由, 极力要求成王兑现诺言, 叔虞因此被封于唐。文章表面上看, 主要是辨析周公促成周成王实现戏言一事的真伪, 其实宗元更想表明的态度是: 作为臣子, 对君王的命令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只知道去落实。两篇文章宗元都将对某一政治、社会问题的真实立场隐藏于另一主题之后,借题发挥,巧妙立意,更具蕴藉意味。二、结构严密稳固宗元议论文的思辨性往往十分严密,一方面体现在他对事理的认定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其行文结构中。《驳》《桐》二文均“精悍严谨”,堪为驳论文典范。《驳复仇议》行文是一种总――分――总的稳固结构, 文章开门见山驳斥了陈子昂的观点, 明确立场, 主体部分重在旗帜鲜明地反驳子昂“旌诛并行”的不合理, 梳理了礼与刑的关系及旌诛并行的恶果, 辩证分析元庆父当死与否同元庆复仇的合理性,并援引法理依据,论证切中腠理。收尾时宗元侧重批驳了子昂“永为国典”的错误, 再次明确立场。全文思辨性强,是非分明,明人唐顺之对此的评价是“理精而文正”,实是不刊之论。《桐叶封弟辨》采用了一种较为开放的结构。首先叙述桐叶封弟一事, 主体部分二、三两段细致分析了无论叔虞当封与否周公的成事做法都是错误的,并确立了“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的论点。尾段似不经意写出, 点出“史佚”之名起佐证作用, 并留有空间让读者回味《桐》文的真实意图, 围师留阙, 收效明显。在批驳错误论点、树立自己观点的过程中,《驳》《桐》二文的论证均严密相扣, 无懈可击。《驳》文辩证分析,“若元庆之父, 不陷于公罪”、“其或元庆之父, 不免于罪”两句各引导了一段分析, 假设不同, 结果便不一样, 自然不能依子昂建议以一律视之。《桐》

从《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看柳宗元的驳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