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钱钟书《围城》辛辣的讽刺艺术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摘 要:讽刺是钱钟书小说的最大特征,长篇小说《围城》表现得最为集中、突出、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从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心理讽刺犀利精妙,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这三个方面对钱钟书《围城》中辛辣的讽刺艺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探讨
钱钟书的《围城》中,几乎每页可以看到讽刺,每页都可以让你捧腹大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成为可笑之人,可笑之事,以及可笑之物。《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
在《围城》中,钱钟书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现实生活的荒谬现象、可鄙可笑的人物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和讽刺,幽默中却深蕴严肃的意义。
[1]方鸿渐花了10美元买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结果“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不停喝醉了酒,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外商以来的唯一的胜利。”由文凭而引出国家大事,把方鸿渐与爱尔兰人假文凭交易升格为国家间的外交或协商,从而讽刺了爱尔兰人骗局的失败,更讽刺了旧中国外交上的屡屡失败。这确实是件令人发笑的事情,然而笑过之后,不免使人心中感到无限苍凉,而对于展现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钱钟书也是通过诙谐的笔调一一勾画。
1、“哼,高松年还要我全篇英文投到外国系志上去发表,让外国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样,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有些怀疑中国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什么外国的东西去就变了颜色,这未尝不是事实。”
2、“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莉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有的叫‘火腿’,因为他的中文名字叫‘培根’。”
在语文水平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以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
二、心理讽刺犀利精妙
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可能逃过一位讽刺幽默作家的眼睛。钱钟书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他善于用犀利精妙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形成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
韩学愈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当他得知方鸿渐大约也知道其中的原委时,便急急忙忙地把方鸿渐请到家中探听虚实。以下便是主客的对话:“先生到过美国没有?”“没有去过,可是……”。“真有克莱登这学校么?我认为全是那爱尔兰人捣的鬼。”“很认真很严格的学校,虽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学生不容易进。”韩学愈先是打探虚实,语气含糊,后摸清方鸿渐的底细后神态逐渐镇定,言词愈加坚定
试谈钱钟书《围城》辛辣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