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沟槽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测量
㈠施工测量
根据雇主、设计单位提供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座标、高程数据,以确定管网设计线位和高程。根据雇主、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测量基准点进行施工管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在放线之前应校核提供的基准点之间的闭合差是符合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认可,进行施工导线和施工管网中线及其控制线、设备用房的轴线及其控制线、其它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轴线等测设工作。
1、根据设计交底提供的控制桩和坐标结果以及设计图纸,放出管道轴线桩及边桩。重要的桩还应进行保护,并做好护桩,所有护桩必须设置在明显可靠、牢固的地段。
2、临时水准点的测设:从复核后的水准点引出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位置,并定期进行复测。
3、所设的桩应分类编号、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和方位等。由于现场所布置的桩容易受损,在使用桩时应先进行复核校对,合格后,报请监理复验,再进行下道工序。
4、相邻施工段间的水准点设在施工分界点附近,在进行测量时对相邻段已完成管道的高程进行复核。
5、测量控制过程
(1)精密导线控制测量
1)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的选点与布设
A、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是导线基点桩、中线位置桩。通过查看图纸及实地观察,根据原有设计单位提供精密平面控制网,结合本工程现有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交通线路等具体情况,为便于现场施工,在易于观测的地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增设平面控制点桩位,为了确保测量精度,增设点位按线路两侧均匀布设,点与点间距应以400m左右为宜,点位布设按JTJ/T066-98《测规》规范要求进行。
B、增设的导线点桩埋设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为了确保控制点位数据准确性,在选好的位置打入45cm×45cm(300#)混凝土预制方桩,方桩顶面距地面约至3m(由此点地形条件定),然后在方桩周围浆砌片石,形成稳固的整体,在方桩顶面埋设机加工黄铜球形桩头并标识编号。
C、此控制点位即可作为平面控制桩,又可作为高程控制桩。
D、对测量控制网点桩,为了防备遭到破坏,用红砖围砌加以保护。
2)精密导线、高程观测及计算
A、精密导线平面观测与计算
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控制点,对已增设埋制的加密控制点采用TC2003全站仪进行观测,水平角观测采用正倒镜观测6测回,其中误差满足二级高精度水平控制网测角精度,测角中误差为±″,即按6测回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该角度值观测值。
b、距离观测采用正倒镜往返双向观测,其观测精度满足测距中误差±,即取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导线边的边长。观测时并作相应的气象改正。
c、导线观测完成后,进行导线测量计算。
d、当精密导线控制网中测角中误差及测距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平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时把原设计点与新增设控制点均作为未知点进行计算,平差计算作为一个独立控制网络,控制网络均符合到设计提供的控制点上,得出控制网的测量成果。
B、精密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高程控制点的计算
a)精密高程加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NA3003电子水准仪并配备GPCL33M铟钢尺,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与已增设的加密控制点联系在一起,形成加密水准控制网。
b)观测方法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水准测量规定执行。
c)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检校项目限差和方法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一等水准测量规定执行。
d)高程控制点的计算,以首级水平控制网中的起始控制点为起算依据,将观测各值输入平差计算网(严密平差计算)得出各控制点高程。
e)平差计算前需对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外业成果加入尺长改正,标尺温度改正。进行水准路线几何条件的检验和往返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准测量的中误差M△的计算,两相邻高程点高程中误差≤±1mm,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
2、施工复测
复测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提供的GPS点、一般导线点和水准点。平面控制点复测时须向相邻合同段联测两个点,水准点复测时须向相邻合同段联测一个点。
(1)复测后,若确认这些控制点符合设计精度等级,则可利用这些控制点对全线进行施工控制点的加密,然后再把这些加密的控制点和设计所给的控制点一起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2)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内的桩位布置图,按基桩及轴线计算出各桩位的坐标
(3)根据各桩的座标数据测设各桩桩位。
(4)待桩机就位后,进行校核。
(5)施工水准测量按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利用相邻的水准基点进行闭合。
(6)桩位测放完成,报施工监理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3、竣工测量
管网工程竣工后应全部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竣工测量,管网的下列部位应测竣工数据:
(1)地面建筑的座标和高程;
(2)地沟敷设的管网应测固定支架处地沟平面转角处的中心座
集中供热沟槽工程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