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男,1956年生,浙江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俄语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语言符号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巴赫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批评及其理论、俄罗斯文学研究,已出版《复调小说理论研究》、《走向世界的探索》、《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与一人合著,第一著者)、《结构文艺符号学》(与一人合著,第一著者)4部学术专著,主编《巴赫金集》等5部编著或高校教材,独立或主持翻译《弗洛伊德主义批判》、《悲剧的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巴赫金传》、《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4部学术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计60余篇,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1989-1992)、《洛特曼及其艺术符号学》(1997-2004),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2004),还曾主持和完成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科研成果
一、学术著作
1.《张杰文学选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结构文艺符号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2月(1997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与一人合作,本人为第一作者,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3.《问题与文本——新世纪域外文学探索》(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主编)
二、学术论文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第11期
,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外国语》,2005年,第5期
——评斯托罗维奇新著《俄罗斯哲学史》,《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第2期
: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转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1期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
,《迎接高校外语教学的新挑战》(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形式”走向“认知”:21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研究新转向,《文艺报》,2004年12月16日
:从“形式”走向“认知”,《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英语教学研究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少一点消极应付—关于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认识,《华东外语教学论坛》,第1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4-34页。
15.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
16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