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篇
人生幸福论人生幸福论
第一篇第一篇 人生幸福论人生幸福论
第一章 人性与人生
第二章 价值与幸福
第三章 素质与作为
第四章 权利与义务
第一章第一章 人性与人生人性与人生————人性人性
1、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A.评价性观点:对人性作出善恶评价
性善论:孟子、卢梭
性恶论:荀子、宗教“原罪说”、马基雅维利
性善情恶论:李翱
B.描述性观点——对人性作自然描述:人是……的动物,人是未定型的存在物
z 西方近代自然法论:假设曾经存在过一种自然状态,并根据生活在这种状态中的
自然人的本性说明人的本性,由此引伸出社会政治理论。霍布斯;洛克
z 生物人类学:Arnold Gehlen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未完成”、“未确定”的生物
人性是自然形成的,意识、意志无法作用于人性,道德评价只能作用于有意
识的意志行为,因此,描述性观点成为当前主流
C.共同点:人性是人之为人的东西、不同于他物的东西;通过找到人与动物的
不同,找到划分人——动物的界限标准,凸显人的独特性
22、人性的一般内涵、人性的一般内涵
A.人性: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的集合,人本来如此的规定性,即人
的本性
存在——生存——生存得更好——改变生存环境
物性 生物性 动物性 人性
B.人的本性与人性的关系
人的本性:人的全部共同规定性的总和,在内容上涵盖人的本质的内
容,具有普遍性、抽象性;从本原上、根本上研究人是人的本性
人性:人的现实的历史的规定性,是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
体现;具有时空性、具体性;从断面上、总体上研究人
C.人的本质:人不同于动物乃至所有其他事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人所特
有的根本规定性
D.人性、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
33、人性的结构和倾向、人性的结构和倾向
A.人性的结构
z需要系统——基础结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
z动力系统——驱动结构:本能 、欲望(动力源泉)、动机、情感、意志等
z获取系统——手段结构:制造和使用工具、生产和创造价值、争斗和合作、伤害
和守规
z满足系统——目的结构:目的的高低、多寡及其结构的完善性;目的实现的可能
性
z调节系统——控制结构:气质、性格、意志、自我意识(控制机制)等
z智能系统——资质结构:智力、能力。是所有其他人性结构要素的前提,从根本
上制约和规定整个人性结构
人性的结构是动态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类自身的完善,人性结构的要素
的质量乃至人性要素本身会发生变化
B.人性的总体倾向:利己、为己
z人性结构的出发点:个人的需要和欲望
z人性结构的目的:个人需要和欲望的满足
z 对利己的态度:利己倾向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对人性的利己倾
向不加引导和限制,会对他人、社会,最终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提倡合理利己,反对极端利己
二、人生二、人生
1、人生的实质
A.人生:人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生活的过程,是人性的现实化
B.人生实质:人性实现的过程
a. 人生是人性在世界中的现实化
b.人性是通过活动在世界中现实化的
• 活动是人性现实化的途径或中介
c.作为决定着人性在世界中现实化的程度和质量
• 作为是人性现实化的程度和质量
d.个人是自己人性在世界中现实化的主人——人生的最根本规定性
2、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A、人生的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 为己型(极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 为他型(极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
c. 兼顾型:既要实现个人利益,又要实现社会利益
B、人生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更好或越来越好
人生活的三层次: 生活下去——最低要求
生活得好——知足常乐
活得更好——不段提升人性实现的程度和质量,人
性自身的要求,人性现实化的展开,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或最大意义
3、人生的历程和结构
人生的历程: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几个主要时期
人生的结构:构成一个人生时期的各种要素:由人生的各种活动构成
a.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人生结构的
人生幸福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