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案例 1 某电业局在线路检修作业中使用氖光验电器检验线路是否有电,这种验电器是靠验电头接近高压线时指示灯亮否,来断定线路是否有电。一次,操作工在白天使用它,因指示灯的波长与日光波长很接近,与天空背景不能形成明显的反差,而误把亮着的指示灯看成没有亮,做出了线路无电的错误判断,导致了一起触电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这就是因为客观事物( 指示灯) 的刺激方式和强度不适合环境条件( 白天) ,以及人的心理活动( 视觉、思维) 有误所致。结论: 要想防止事故,就必须很好地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把安全需要和安全目标纳入 SOR 循环,支配作业人员的行为,才能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好。案例 2 某年农历腊月 22 日晚, 正当职工们准备回家过年, 由于生产急需。上级通知他们立即出发去执行一口边缘探井的测试任务。到了井场, 大家匆忙动手, 摆车、支滑轮架、装仪器、下缆绳,准备快干快完,好连夜往回返,这样不耽误回家过年。仪器下井途中,曾有轻微遇阻现象,但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重视。上提仪器时,起初各岗位人员还比较认真,但当提到一半高度仍较顺利后,大家都松懈了,纷纷离岗,做收工前的各项准备,井口无人监视异常情况。此时, 井下仪器突然遇卡,高速提升的钢丝缆绳猛拉测试车,使车身猛退,结果将正在擦车的司机压死。原因分析: 在这一事例中, 人们的情绪几起几伏, 先是在准备回家时突然来任务( 对立意向冲突), 带着情绪上岗工作; 在工作中开头很顺利, 大家立即兴奋起来, 认为胜利在握, 很快就可以“打道回府”, 因而提前收拾, 全队忘乎所以, 丧失了警惕;突然车身猛退,司机惨死,一阵狂喜变成一场悲剧。可见忘乎所以祸事多。在生产劳动中应该提倡: 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案例 3 某矿一位巷道维修工,家在农村,因超生受到降级处分,闷闷不乐。一次,有位算命先生说他今年有大灾,更使他情绪不安,精神恍惚,结果在一次更换巷道支柱作业时,因注意力涣散,不慎被支柱压断了双脚。结论:血的教训告诉人们,要防止事故做到安全生产,切切不可忽视劳动者的情绪状态,不良的情绪确实是事故的最佳催化剂。案例 4 2006 年 2月 15 日,吉林市中日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 54 人死亡、 70 余人受伤,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事后查明导致这场特大火灾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有三: 一是火灾是由中百商厦雇员于在仓库吸烟所引发;二是在此之前,商厦未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措施也没有得到落实;三是火灾发生当天,值班人员擅自离岗,致使顾客未能及时疏散,最终酿成了悲剧。而这三方面无一不涉及员工责任心的问题。可见工作责任心不强,往往是肇事的根源。相反,具有高度责任心,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案例 5 2006 年 3月 2l日, 铁法煤矿某制氧车间班长李伟在充装时发现一出租气瓶瓶头上没有车间标志环,于是把该瓶推到打压间,向负责车间气瓶检查的刘军说明情况。刘军马上对该气瓶进行检查, 没有发现质检科打压印记, 经过仔细辨认, 认定这是一个氨气瓶。氨气瓶在外形上与氧气瓶无差别,但氨气—工作压力只有 3 MPa ; 而氧气的工作压力是 14. 7 MPa , 是氨气充装压力的 4. 9倍, 如果充装工人不认真负责,稍—疏忽,把氨气瓶当做氧气瓶来充装,无疑会发生气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允装工人的高
安全心理学复习.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