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富不丢猪.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何为“文化”?有一个诠释:文化就是群体人的生存状态。以此比照,五十年代以前,枞阳、桐城还是一个县,“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是桐城人的文化认识和生活实践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所谓生存状态。今天,细细体味,能够说这两句话浓缩了桐城,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义。
  “穷不丢书”,就是再穷也会办教育,这种认识不是自上而下的教条,而是当地百姓心中自发的、态度怡然、却坚定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改造的使命。这是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近乎本能的了解,更是对于道统的认可。“穷”全部不能丢书,莫非富贵了就能够不读书了吗?因此在过去的桐城,书院遍布城镇,不论贫富,皆向往读书。清晨的乡间和市井,一派书声琅琅,以致代代弦歌不绝,而在这弦歌声中,对传统的坚守,就化作了日常的生活方法。即使是村夫村妇,你若和她们谈诗论文,人家绝不怯场,会和你津津乐道诗文及其中的蕴涵。
  所以,读书,在桐城人看来,绝不但仅是为了取得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明事理”和“践履”,是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所谓“丢书”,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书代表着道统,也就是说,书不但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更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符号,是受教育的权利,是遵守礼仪道德的象征。因此,桐城人读书,其实是为了做人,做一个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全部喜爱接收的人――自尊、自爱,才能自强。这话对于穷人来说尤其主要,是取穷不堕其志的意思吧!
  “富不丢猪”,实际上含有愈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表现了一个对于文化发展的清醒认识。这关键表现在徽商富裕以后,回报乡村的反哺行为。商业轻易令人致富,不过也轻易令人漂泊,失去根基。所以,时刻全部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面貌,自己的家园建设。猪在农村的象征意义是很巨大的。它不但仅代表了财富,对穷人来说,它甚至代表了全家的期望和生活的重心。于是,“富不丢猪”的时代意义不但仅表现在经过老实的劳动,艰辛的努力,实实在在的诚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省型的社会,而更表现在,城镇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是一个相互依靠的关系,不能对立起来,更表现在大家的道德归属,最终还是土地,是家园。商业再怎么发展,最终还是要为文化服务,而不能偏执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急功近利。这种对道德、对文化的尊重,是剔除浮躁的商业文化、奢靡的社会风气的最有效武器。相信“富不丢猪”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安定友好来说,是一个很立即的文化认知。当然,从个人修养来看,桐城的几大姓氏诸如方、张、吴、姚、刘等等,富贵而积善积德,生活俭朴,为人低调,且不眼高手低,她们“不丢猪”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桐城几大家族及其所孕育的淳朴民风,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并非不值一提。这使我想起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其关键思想是“以人为本”。梅

2021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