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中餐馆的思维
美国闹金融海啸,全世界问: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会不会走向衰亡? 金融股市倒塌,成为二十一世纪美国出口的一场骗局。美国的实业以三大汽车厂出口为主,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然而,美:一个国家在世上拥有霸权,不只是经济实力,还有文化产业的品牌。
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依然攻占全球,这是庞大的出口。用文化产业对抗美国,原来,中国在全球建立跨国品牌,不奢谈什么产品升格,腾龙跃马的高科技产品,快捷而直接的,当然是早有基础的中国菜。
美国的中国菜市场,源远流长。1896年,李鸿章第一次访问美国,中国菜在美国正式上了桌面。其实,所谓“杂碎”(Chop Suey),在李鸿章访美之前,已随华工出现在美国西部。第一代中国餐馆在19世纪60年代,关键开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两地,中菜最早的“厨师”,也全部是金矿和铁路的华工。中菜馆出现在美国西岸,不论怎样比麦当劳还早。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为何中国菜落后于人,至今未建立跨国品牌?
说外国人种族歧视,是最方便的借口。华工的饮食习惯,不错,早年成为当地白人的笑料,漫画讥嘲屡见不鲜,社会排华,中国幕的形象和华人地位一样恶劣。
然而,李鸿章访美以后,中国菜的处境有所改进,宫保鸡兴起,英文叫做General Cho"s Chicken,也即“左宗棠鸡”。左宗棠是李鸿章同期征西的大员,镇压回疆叛乱,不知是不是平定西部,和美国的牛仔气味相投,大名也传到北美。左宗棠鸡甜酸带辣味,用去皮的鸡腿肉,裹以薄面糊油炸,再下糖醋和辣椒一起炒,出锅以后,佐以绿色花椰菜,甜辣酱汁,口感浓稠,味道酥脆,成为美国中菜的大热门。
中菜有此美味,为何无法扩建为连锁企业?问题就在这里:肯德基故乡鸡,一点味道也没有,只是鸡肉洗净切好,襄一层面粉油炸,和左宗棠鸡相去千里。然而,左宗棠鸡的味道太过成熟,只适合对东方菜抱猎奇心理的中产行政人员试食。一样食品要建立国际品牌,像迪斯尼乐园一样。要由少年儿童的肠胃开始占领。美国的儿童,假如要吃鸡,挑的是宫保鸡还是故乡鸡?答案是乏味的后者。小孩的味蕾原始,还未成熟而多样,接收不了甜酸辣相煎的复杂口味。只能很悲伤地说:美国人的味蕾原始而粗糙,给她们好东西,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今后70年,宫保鸡在美国,和扬州炒饭、咕噜肉并列,成为中菜的三大名菜。80年代早期,我第一次去纽约,满街全部是湖南菜馆,厨子或老板全部是退伍来美的前国民党官兵李安的饮食男女有对上一代前“国军”移民在美国开餐馆、拼生活致敬的味道。片中郎雄饰演的厨子慈父,活脱脱就是中国军人、老爸、下厨大师傅三位一体的儒家风范。
那时候,原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有一位中国餐馆老板登高一呼,关键抓住宫保鸡这道历史名菜,把味道略为简化,加以系统管理,密集式生产,再加一大笔宣传费,一定能够在美国建两三千家左宗棠鸡的快餐店,和山德士上校一决雌雄。
为何没有呢?因为华人企业太过实际,从不重视形象包装。在美国开
2021年中餐厅中餐馆的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