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业派还是工业派.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业派还是工业派
  [摘要]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尽管很少体系化,但却在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表现。个人的教育哲学如此重要,但是要发展出一套经过审慎反省的教育哲学,是十分困难的。通过转述民国学者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农业派教育哲学和工业派教育哲学。这是用教育比喻的方式,来概括的两大教育基本观念。参考这个理论划分,有助于前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哲学。
  [关键词]教育哲学农业派工业派在一篇名为《教育哲学的历史哲学》的文章中,邱椿概括了两种教育哲学观,分别命名为农业派的教育哲学和工业派的教育哲学。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又兼论理清晰,实在是有助于我们反省个人教育哲学的一份难得的佳作,有向读者作介绍的价值。并且,从我的本心来说,也希望从事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可以借助于这篇文章,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哲学,看看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不是和正在从事的事业相匹配。
  农业派的教育哲学,将儿童的发育比作种子的生根发芽,将学校比作花园,将课程教材比作土壤肥料,将教育历程比作养育花木的历程,将教师比作花匠园丁,主张教育要顺应本性,相信教育不是万能的。工业派的教育哲学,将儿童比作原料,将儿童的本能比作原料的可塑性,将儿童的发育比作利用原料的制造加工,将学校比作工厂,将课程教材比作机器煤炭,将教育历程比作工业品的生产过程,将教师比作工人,将毕业生比作产品,相信教育是万能的。

  农业派和工业派的教育哲学,以隐喻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日常谈论教育的语言当中。譬如,我们说请人“栽培”,是说请人多提供便利。我们说某人是个好“苗子”,是说某人根骨清奇,有可造之资。就连我们平常说的“培养”,也是说教育过程就像种树养草一样。其他诸如读书“种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说法,都带有农业派教育哲学的色彩。又如,我们说“塑造”良好的品性,是说个人品性可以如泥胎木偶那样做出来。我们说某人是众人学习的好“模范”,是说这人的品性就是个模子,可以让我们生搬硬套。就连我们平常所说的“雕琢”,也是说教育过程就像巨木、巨石的加工过程一般。其他诸如“磨砺”“陶铸”“锻炼”等说法,都带有工业派教育哲学的色彩。
  一、农业派教育哲学的主张
  农业派教育哲学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四点:儿童本性良善,因此教育要注重环境选择、顺应天性、避免对人的过度干预。
  ,联想到教育上就是强调儿童也有向善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上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是经常被引用的议论人性本善的言论了。这“四端”提供了教育的可能性,教师应注意善加保存。

  ,联想到教育上就是强调环境对于儿童教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育不是直接改造儿童,而是通过外部环境间接施加影响。《孟子?告子上》上说:“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这句话的意思说,本性虽好,如果遭遇恶劣的环境,也难以保存。这就像“牛山之木”一样,因为被人旦旦而伐,结果难以保持其本性了。要注意,这里的“环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不良环境会败坏天性。这种对“环境”的理解,不同于工业派。
  

农业派还是工业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3-24